《鹧鸪天·光明顶》
时间: 2025-01-27 03:5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壑涛声动地来。天空海阔任徘徊。
四山绀黛凌霄立,雾縠云帔费剪裁。
峰挺秀,石崔嵬。舆台厮养尽仙才。
天工却比人工巧,岁岁丹青画本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光明顶的壮丽景色。深渊处涛声轰鸣,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天空辽阔,海洋浩瀚,使人心生徘徊之感。四周的山峦如同绀色的黛眉高耸入云,雾霭与云彩仿佛是用剪裁的丝绸制作而成。山峰高大挺拔,岩石峥嵘险峻。这里的亭台楼阁承载着无数的仙人才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甚至胜过人造的巧妙,年年岁岁,丹青画卷在此不断展开。
注释:
- 绝壑:深渊、悬崖。
- 涛声:海浪的声音。
- 绀黛:深蓝色的黛色,形容山的颜色。
- 雾縠:薄雾,像轻纱一样。
- 云帔:云彩的披风,形容云的飘逸。
- 舆台:指亭台楼阁。
- 天工:自然的造化。
- 丹青:指绘画。
典故解析:
这首词中虽不涉及具体典故,但“天工”与“人工”之对比,反映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强调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看作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类创造力的反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家庆,清代人,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寄托个人情感,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创作于他游历光明顶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光明顶》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光明顶的雄伟与壮丽。诗的开头以“绝壑涛声动地来”引入,营造出一种震撼的气氛,仿佛让读者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接着,四周山峦的描绘,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色彩的层次感,体现了诗人对景色的细腻观察与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诗中“天工却比人工巧”一句,更是对自然美的高度赞扬,反映了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思。整首诗流畅自然,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创造力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绝壑涛声动地来”:深渊的涛声震耳欲聋,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天空海阔任徘徊”:广阔的天空和海洋引发人们的思考与遐想。
- “四山绀黛凌霄立”:四周山峦如同深蓝色的黛眉高耸,展示出壮丽的画面。
- “雾縠云帔费剪裁”:雾气与云彩如同精致的织物,展现出自然的柔美。
- “峰挺秀,石崔嵬”:描绘山峰的秀丽与岩石的险峻,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 “舆台厮养尽仙才”:亭台楼阁承载着无数的才华,暗示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 “天工却比人工巧”:自然的造化超越了人类的创造,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 “岁岁丹青画本开”:年复一年,风景如画,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无限赞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雾縠云帔”将雾气和云彩比作精致的织物,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峰挺秀,石崔嵬”,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观赋予人性,增强了感情的共鸣。
-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的壮丽和鬼斧神工,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
意象分析:
- 绝壑:象征深邃与神秘。
- 涛声:代表自然的力量与震撼。
- 绀黛:象征高远与清新。
- 雾縠云帔:代表柔美与飘渺。
- 舆台:象征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 A. 光明顶
- B. 黄山
- C. 泰山
-
“天工却比人工巧”这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人工更美
- B. 自然胜过人造
- C. 人工与自然无关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家庆与王维的作品,两者都描绘自然,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思,而陈家庆则更加华丽与壮观,展现出自然的巍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