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重九后五日作》

时间: 2025-01-11 08:41:38

体入虚空,犹然未可为凭据。

真空路。

气神相聚。

现世阳神去。

若遇知音,此事堪分付。

君听取。

莫生疑*。

行满天将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重九后五日作
体入虚空,犹然未可为凭据。
真空路。气神相聚。
现世阳神去。若遇知音,此事堪分付。
君听取。莫生疑。
行满天将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对虚无与现实的思考,虽然身处虚空之中,却仍无法完全依赖于此作为凭证。真空的道路上,气与神的结合仿佛在此聚集。在此世俗生活中,阳光之神已然远去。如果遇到知音,可以把这些心事倾诉给你。希望你能倾听,不要生疑。最后,宇宙的力量将会庇护我们。

注释

  • 体入虚空:指作者的思想或精神状态进入一种虚无的境界。
  • 凭据:依据、根据。
  • 真空路:指一种抽象的、无物质的状态或境界。
  • 阳神:在道教思想中,阳神象征着光明、积极的精神状态。
  • 知音:指能理解自己内心深处感受的人。
  • 行满天:指一种宇宙力量或神秘的保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尹志平,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对人生、自然和哲理的思考。他的诗词风格多以简练、深邃见长,常用隐喻与哲理交织。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重阳节后的五天,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作者在此时创作,可能意在反思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词充分展现了尹志平对人生与宇宙的深刻思考。开头以“体入虚空”引入,带有一种哲学的探讨,似乎在探求生命的本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都在思索个人的存在与价值,这首词则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挣扎与追寻。

接着,诗中提到“真空路”,象征着一种脱离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道路。这样的意象与道教思想相契合,表现出一种对精神生活的向往。随后提到的“若遇知音”,进一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知音能让孤独的心灵得到慰藉。

最后几句“行满天将护”,则充满了希望与信念,暗示在宇宙的护佑下,我们的内心追求并不孤单。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沉思以及对知音的渴望,使得整首词在哲理上更加深邃,情感上更为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体入虚空: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试图与世俗隔离。
  • 犹然未可为凭据:尽管身处虚空,但这并不构成实际的支撑。
  • 真空路:指向一种追求精神世界的道路。
  • 气神相聚:体现在内心深处的和谐状态。
  • 现世阳神去:反映出世俗的光辉不再,内心感到失落。
  • 若遇知音,此事堪分付:渴望与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分享内心的感受。
  • 君听取。莫生疑:希望对方能够理解,不要产生疑虑。
  • 行满天将护: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信念,宇宙的力量将给予保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虚空”比喻内心的空寂。
  • 拟人:将“阳神”赋予人性,增加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气神相聚”与“现世阳神去”,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以及在无常的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空:象征内心的空寂与对生命的反思。
  • 阳神:代表了光明与失去的希望。
  • 知音:象征着理解与沟通的纽带。
  • :暗示宇宙力量,带来庇护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体入虚空”中的“虚空”指什么?

    • A. 物质世界
    • B. 精神状态
    • C. 自然现象
    • D. 社会生活
  2. “若遇知音,此事堪分付”中的“知音”指的是?

    • A. 朋友
    • B. 理解自己的人
    • C. 亲人
    • D. 同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作品同样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尹志平的诗则更多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