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龚自珍
日落花梢,恹恹春倦何时省。
纱窗又暝。黄月濛濛影。
没个商量,除是和愁等。
罗衣冷。香阶红阵。
燕子归期定。
白话文翻译:
日落时分,花梢上透着倦怠的春意,何时才能有所醒悟?
纱窗外又开始昏暗,黄昏的月光朦朦胧胧地映照着。
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只有与愁苦相伴。
罗衣冰冷,香阶上依稀可见红花的阵列。
燕子的归期已经确定。
注释:
- 日落花梢:指太阳落下时花的顶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恹恹春倦:意为春天的疲倦,表达对春天的懒散和无奈。
- 纱窗又暝:纱窗又开始变暗,暗示夜晚的来临。
- 黄月濛濛影:形容黄昏时月亮的朦胧影子。
- 没个商量:没有什么可以商讨的,传达一种无奈的情绪。
- 罗衣冷:指轻薄的衣服感到寒冷,表现内心的孤独和冷清。
- 香阶红阵:形容香气扑鼻的花朵铺成的红色阵列。
- 燕子归期定:燕子归来的时间已然确定,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诗人,字昂、号渔洋,晚号香桃庵主。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诗人,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对人生的感悟与自然的思考,常常融合政治与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内心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息息相关。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点绛唇》展现了龚自珍对春天的感知与忧思。开篇“日落花梢”,通过时间的流逝引入了春天的倦怠,给人以沉重的感觉。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接着“纱窗又暝”,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昏暗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与内心的情感交融,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孤独。
“黄月濛濛影”则进一步营造了模糊而梦幻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接下来的“没个商量,除是和愁等”,则将情感的重心转向内心的愁苦,诗人似乎陷入无尽的思索与忧虑中。最后两句“罗衣冷,香阶红阵”,通过对衣服寒冷和红花阵列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孤单与冷清的氛围。而“燕子归期定”的句子,既是春天回归的象征,也是对生命轮回的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落花梢,恹恹春倦何时省:日落时分,花梢上的景象让人感到春天的疲倦,诗人对这种倦怠感到无奈,似乎在问自己何时能觉醒。
- 纱窗又暝:夜幕降临,窗外的光景愈发昏暗,暗示着孤独的夜晚即将来临。
- 黄月濛濛影:月光朦胧,给人一种柔和而又模糊的感觉,象征着情感的复杂。
- 没个商量,除是和愁等:内心的愁苦无以消解,似乎无法与任何人交流,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
- 罗衣冷:轻薄的衣服在寒冷中显得无力,象征着内心的寒冷与孤单。
- 香阶红阵:香气四溢的红花,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但在孤独的氛围中显得有些凄凉。
- 燕子归期定: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结束,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愈发显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日落”比作春天的疲倦,深化了情感。
- 拟人:春天的倦怠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使人更能感同身受。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保持了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春天的感知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生命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短暂。
- 月:象征孤独与思考,常常与情感联系在一起。
- 燕子:象征春天的归来与生命的延续,然而也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点绛唇》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龚自珍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黄月濛濛影”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晴天
B. 暴风雨
C. 朦胧的夜晚
D. 日出 -
诗中提到的“燕子归期定”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夏天的来临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点绛唇》与《春夜喜雨》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感受的描绘。龚自珍的诗歌更偏向于孤独与感伤,而杜甫的作品则通过雨水描写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两者在意境上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但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文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