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绿藏深壑,苔龛路几层。
侧身同蚁进,牵臂学猿腾。
累重缘留发,栖幽欲妒僧。
半生迟引退,应悔镂春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深山中葱郁的绿意,苔藓覆盖的小路蜿蜒几层。诗人在路上低身如同蚂蚁一样前行,拉着手臂仿佛在模仿猿猴的跳跃。由于过于沉重,长发纠缠,隐居的生活让我感到对禅宗僧侣的嫉妒。经过半生的迟疑与退隐,我应该感到悔恨,像雕刻春天的冰雪那样难以释怀。
注释:
- 万绿:形容深山中郁郁葱葱的绿色。
- 深壑:指深邃的山谷。
- 苔龛:苔藓覆盖的小亭或小路。
- 侧身:倾身。
- 蚁进:像蚂蚁一样慢慢爬行。
- 牵臂:拉着手臂,形容相互依偎。
- 累重:形容负担沉重。
- 留发:长发纠缠。
- 栖幽:隐居于幽静之处。
- 妒僧:对禅僧的生活感到嫉妒。
- 迟引退:迟迟不愿退隐。
- 镂春冰:形容难以释怀的悔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旭,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受到了山水文化的影响,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邓旭隐居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感慨与抉择,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万绿藏深壑,苔龛路几层”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用“侧身同蚁进,牵臂学猿腾”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命的体悟。这里的比喻生动形象,表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累重缘留发,栖幽欲妬僧”则转向内心的挣扎与对禅僧生活的羡慕,显示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人生选择的困惑。最后一句“半生迟引退,应悔镂春冰”则是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往选择的悔恨与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精妙,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渗透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绿藏深壑:万物生长,绿意盎然,深山的山谷里藏匿着生机。
- 苔龛路几层:苔藓覆盖的小路蜿蜒,层次分明,展现出山中的幽静。
- 侧身同蚁进:诗人低头弯腰,缓慢前行,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
- 牵臂学猿腾:拉着同伴的手,模仿猿猴轻快的跳跃,体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累重缘留发:沉重的生活负担让诗人感到疲惫,仿佛长发纠缠不清。
- 栖幽欲妒僧:隐居在幽静的山中,心中对禅僧的清净生活产生了嫉妒。
- 半生迟引退:经过漫长的挣扎,诗人终于选择退隐。
- 应悔镂春冰:对于过去未能及早退隐的遗憾,宛如春冰难以雕刻,无法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生活比作蚂蚁,表现出渺小与无奈。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上下句之间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 绿:象征生机与希望。
- 苔:代表岁月的静谧与流逝。
- 蚁:象征微小与卑微。
- 猿:象征自由与奔放。
- 僧:象征清净与超脱。
- 春冰:象征无法释怀的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绿藏深壑”中“万绿”指的是什么? A. 绿树成荫
B. 繁花似锦
C. 绿意盎然
D. 以上皆是 -
“侧身同蚁进”用什么动物作比喻? A. 蜘蛛
B. 蚂蚁
C. 蝴蝶
D. 青蛙 -
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A. 惬意
B. 迷茫
C. 悔恨
D. 高兴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 王维与邓旭的诗风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作品更加注重个人的孤独感,而邓旭则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禅僧的羡慕。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代诗词鉴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