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游虎丘》

时间: 2025-01-11 14:57:02

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

千人盘石侧,绝壁剑池开。

闻道吴王冢,今为释氏台。

古碑题木客,陈迹几风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
千人盘石侧,绝壁剑池开。
闻道吴王冢,今为释氏台。
古碑题木客,陈迹几风埃。

白话文翻译

这座宝刹靠近城郭,山峰如同海浪般涌来。
成千上万的人在岩石旁盘坐,俯瞰那绝壁上的剑池。
听说吴王的冢墓,如今已变成了释教的坛台。
古碑上刻着“木客”,那些陈旧的痕迹几乎被风尘掩埋。

注释

  • 宝刹:指寺庙,尤其是宝贵的寺庙。
  • 城郭:城池,指城市的边界。
  • :山峰,这里用以形容山势。
  • 千人盘石侧:形容很多人围坐在岩石旁边,形成一幅热闹的场景。
  • 绝壁:陡峭的山崖。
  • 剑池:传说中的一处水池,因剑而得名,象征着勇士的精神。
  • 吴王冢:指古代吴王的坟墓。
  • 释氏台:指佛教的坛台。
  • 古碑:古老的石碑,记录历史的遗迹。
  • 木客:可能是指某位和尚,或者是一种隐喻。
  • 风埃:风沙,指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典故解析

  • 吴王冢: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的墓地,具有历史意义,反映了古代王权的象征。
  • 释氏台:与佛教有关,强调了宗教的影响力和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元圭,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色和人文历史,常常表现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元圭游览虎丘时,表达了他对这片历史文化名胜的感慨。在游览中,他不仅欣赏到自然的美丽,还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虎丘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首句“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即将读者带入一个既近又远的空间,宝刹的宁静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精神寄托的渴望。接下来的“千人盘石侧,绝壁剑池开”,描绘了游人如织、岩石环绕的热闹场景,展现了虎丘的名胜之处,仿佛让人听到了人声鼎沸的回响。

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入历史的深度,“闻道吴王冢,今为释氏台”,通过吴王冢的对比,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佛教的兴起改变了昔日的王权象征,令人感慨时间的无情。最后一句“古碑题木客,陈迹几风埃”以古碑作为结尾,强调了历史的踪迹在风中消逝,留下的是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种历史的沉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刹近城郭:描述寺庙靠近城市的地理位置,暗示宗教与世俗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峰从海涌来:描绘山峰如海浪般涌来的气势,形象生动。
  3. 千人盘石侧:形容游人众多,热闹非凡,表现出虎丘的名气。
  4. 绝壁剑池开:描绘险峻的悬崖与水池的壮丽,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5. 闻道吴王冢:引入历史,强调吴王的遗迹。
  6. 今为释氏台:展现宗教文化的影响,反映时代变迁。
  7. 古碑题木客:提及古碑,暗示历史的沉淀。
  8. 陈迹几风埃:表达历史痕迹在时间中消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峰从海涌来”,将山峰比作海浪,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吴王冢和释氏台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宗教文化的交融。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文景观的敬仰,传达出一种怀旧与反思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刹:象征着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
  • :代表自然的壮丽与雄伟。
  • 绝壁:象征着险峻与挑战。
  • 吴王冢:历史的象征,反映王权的兴衰。
  • 古碑: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文化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李元圭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吴王冢”是指什么?

    • A) 一座寺庙
    • B) 吴国国王的坟墓
    • C) 一座山峰
    • D) 一条河流
  3. “宝刹近城郭”中“郭”是什么意思?

    • A) 山
    • B) 城墙
    • C) 城市
    • D) 村庄

答案

  1. B) 李元圭
  2. B) 吴国国王的坟墓
  3. C) 城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虎丘吟》:同样描绘虎丘的美景,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结合。
  • 《庐山谣》:描绘庐山的壮丽,与李元圭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元圭的《次韵游虎丘》: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李白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元圭则更多地关注历史与文化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虎丘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