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利寺观鹅亭》
时间: 2025-01-11 12:4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胜事等飞蓬,
野寺偏明落照中。
书法只看青鸟篆,
诗传犹胜碧纱笼。
观鹅亭上悲先泽,
涤砚池头忆古风。
只恐桑田已非故,
百年空想旧音容。
白话文翻译:
千秋的美好事物如同随风飘散的蓬草,
在野外的寺庙中,夕阳的余晖显得格外明亮。
书法只需欣赏青鸟的篆书,
而诗歌的传承则胜过那碧纱的笼子。
在观鹅亭上,我感慨先贤的恩泽,
在涤砚池边,我怀念古人的风范。
只担心桑田已经不再是故土,
百年之后只剩空想往昔的音容。
注释:
- 千秋胜事:千年万代的美好事物。
- 飞蓬:指蓬草,象征事物的短暂和易逝。
- 野寺:偏远的寺庙,强调环境的宁静。
- 书法:指书写的艺术,特别是汉字的书写。
- 青鸟篆:青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篆书是古老的汉字书写方式。
- 碧纱笼:用碧色丝绸制成的笼子,象征诗歌的美。
- 观鹅亭:亭子名,寓意怀旧与思考。
- 涤砚池:洗砚的池子,象征书法和文化的传承。
- 桑田:指田地,古代诗句中常用来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镛,字仲华,号瑗溪,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擅长诗词及书法。其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常透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开利寺的游览时,借景抒情,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开利寺观鹅亭》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色交融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美好事物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首先,诗的开篇即以“千秋胜事”等飞蓬的意象,引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诗人感受到美好事物如同风中的蓬草,随风而逝,令人惋惜。接着,诗人描绘了夕阳下的“野寺”,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书法只看青鸟篆,诗传犹胜碧纱笼”则体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认为真正的书法和诗歌的魅力在于传承与内涵。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观鹅亭上悲先泽”和“涤砚池头忆古风”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怀念。最后一句“只恐桑田已非故,百年空想旧音容”则是对历史的感叹,表达了对过去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形成了全诗情感的高潮。整首诗情真意切,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人生、艺术与历史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秋胜事等飞蓬:千年万代的美事就像是随风而去的蓬草,喻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
- 野寺偏明落照中:在偏远的寺庙中,夕阳的余晖显得更加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书法只看青鸟篆:书法的美只需欣赏青鸟的篆书,突显了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
- 诗传犹胜碧纱笼:诗歌的传承和魅力胜过那碧色丝绸制成的笼子,表达了诗歌的珍贵和独特。
- 观鹅亭上悲先泽:在观鹅亭上感慨先贤的恩泽,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涤砚池头忆古风:在洗砚的池子旁怀念古人的风范,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 只恐桑田已非故:担心曾经的桑田已不再,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 百年空想旧音容:经过百年之后,只能空想往昔的音容,感叹历史的变迁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千秋胜事”等同于“飞蓬”,形象地表达了美好事物的短暂。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书法只看青鸟篆,诗传犹胜碧纱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桑田”象征着故土与历史的变迁,富有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瞬息万变的世事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忧虑,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蓬:象征短暂与无常,反映事物的易逝。
- 落照:夕阳的余晖,寓意宁静与美好。
- 青鸟篆:象征书法的艺术与传承。
- 碧纱笼:比喻诗歌的美与珍贵。
- 桑田:代表故土与历史,体现变化的主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秋胜事等飞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美好的事物永恒
B. 美好的事物短暂
C. 美好的事物难以得到
D. 美好的事物不重要 -
“观鹅亭上悲先泽”中“悲”字的意思是?
A. 高兴
B. 想念
C. 悲伤
D. 期待 -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A. 忘记
B. 怀念与感慨
C. 赞美
D. 拒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秦镛的作品相似,都是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历史的思考。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了对宁静环境的描绘,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