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晓行由明月场至康家渡,用钓月韵》
时间: 2025-01-25 18:2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车山畔路。炊烟弄晓,短亭笼雾。病叶辞秋,愁点镜波蘋浦。断梦重寻驿枕,恍人在琐窗朱户。休恨阻。袖寒天远,凄清如许。庾信近日愁多,自感旧铭成,厌闻欢语。廿载江湖,莫把游踪重数。尘事劳劳未已,更谁倩残蛩声诉。窥碧宇。丝丝袅空灵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在小车山旁的小路上,炊烟在清晨的雾霭中摇曳。病叶随秋而去,愁绪在水波荡漾的蘋浦上浮现。梦中断片的思绪回到了驿站的枕边,似乎在一个小窗户的红色大门后,有人正恍惚地出现。不要怨恨阻碍,寒风袖口冷得如此,清冷的气息在周围弥漫。庾信最近的愁思更加沉重,往昔的铭文也显得无奈,厌倦了欢声笑语。二十年的江湖漂泊,不要再去计算游历的足迹。世间的繁忙依旧未止,还有谁来借着残留的蟋蟀声倾诉?窥视那碧蓝的天空,细雨如丝般轻盈飘落。
注释
- 小车山:地名,指的是某处山。
- 炊烟弄晓:清晨时,炊烟在空气中摇曳,增添了清晨的氛围。
- 病叶辞秋:秋天的树叶已经枯黄,离开了枝头。
- 愁点镜波蘋浦:愁绪在水面上泛起涟漪,显得格外忧伤。
- 庾信: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忧伤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风格细腻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玉漏迟》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往昔的追忆,恰逢秋冬交替之际,诗人内心的忧伤与自然的萧瑟情景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
《玉漏迟》以清晨的景象为切入点,描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诗的开头,小车山畔的道路与炊烟交织,构建出一个静谧而清新的环境,然而这种宁静却掩盖着诗人的内心愁绪。诗人以“病叶辞秋”来表现季节的更迭,暗喻生命的无常。愁绪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通过“镜波蘋浦”的意象,深刻地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感应与共鸣。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梦境,以及在小窗户后的恍惚身影,似乎在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怀念。而“袖寒天远,凄清如许”则突出了一种无助的孤独感,在这寒冷的天际,诗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凄凉。
诗的后半部分更是引人深思,庾信的愁苦与自己的共鸣,仿佛在诉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二十年的江湖经历,诗人似乎已经厌倦了世俗的喧嚣,宁愿在细雨飘洒中,寻找那份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自然景象与情感的结合,构建出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忧伤的世界。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生命的脆弱与孤独,展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车山畔路:描绘出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营造出悠然的气氛。
- 炊烟弄晓,短亭笼雾:炊烟与晨雾相融合,带来一种朦胧的美感。
- 病叶辞秋,愁点镜波蘋浦:通过病叶表现衰败,愁绪在水面上浮现。
- 断梦重寻驿枕:梦境破碎,回忆涌现,表现对过往的追寻。
- 恍人在琐窗朱户:人影恍惚,暗示孤独感。
- 休恨阻:劝自己不要怨恨阻碍。
- 袖寒天远,凄清如许:寒冷的袖口,象征情感的孤独与无助。
- 庾信近日愁多:提及庾信,表达自己内心的共鸣。
- 廿载江湖,莫把游踪重数:对往昔的回忆与厌倦。
- 尘事劳劳未已,更谁倩残蛩声诉:世间繁忙,难以倾诉的情感。
- 窥碧宇,丝丝袅空灵雨:最后的意象,细雨轻盈,带来一丝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病叶辞秋”中,通过比喻表现生命的脆弱。
- 拟人:如“炊烟弄晓”,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袖寒天远,凄清如许”,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清晨的景象引入,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与内心之间的矛盾,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诗人在细腻的情感中探索生命的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炊烟:象征生活的气息与温暖。
- 病叶:表现生命的脆弱与衰败。
- 镜波:象征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流动。
- 碧宇:代表着希望与宁静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庾信”是哪个历史时期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南北朝
- D. 明代
-
诗人用“病叶辞秋”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希望
- D. 失落
-
“休恨阻”中的“阻”指的是?
- A. 路途
- B. 障碍
- C. 时间
- D. 情感
答案
- C. 南北朝
- B. 愁苦
- B. 障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但更加豪放。
- 《春望》: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