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11 21:02:47

柔情如结。

著意凭谁说。

春去风翻帘外铁。

几度天涯明月。

无端故故思量。

绿窗梦远潇湘。

啼鸟不知人恨,数声唤落斜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柔情如结。著意凭谁说。春去风翻帘外铁。几度天涯明月。无端故故思量。绿窗梦远潇湘。啼鸟不知人恨,数声唤落斜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柔情似水的感受,然而有谁能与我倾诉?春天已经过去,窗外的风翻动着帘子,似乎在提醒我远方的无情。明月几度照耀天涯,思念的情绪无缘无故地涌上心头。绿窗外的梦境远在潇湘之地,啼鸟并不知晓我心中的怨恨,几声鸣叫却在呼唤落日的余晖。

注释

  • 柔情如结:形容感情柔和而纠结。
  • 著意:故意,特意。
  • 春去风翻帘外铁:春天逝去,窗外的风撩动着帘子,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天涯明月:远方的明月,代表思念与孤独。
  • 无端:没有理由。
  • 故故思量:反复思虑,心中思念的情感。
  • 绿窗梦远潇湘:绿窗下的梦境遥远,潇湘是指湘江,常用来代表思乡之情。
  • 啼鸟不知人恨:鸟儿鸣叫并不知晓人的忧愁。
  • 数声唤落斜阳:几声鸟鸣唤醒了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忧伤的加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末夏初,诗人对离别、思念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孤独。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流畅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头的“柔情如结”便直接引入了情感的主题,柔情虽然美好,却又因无处倾诉而显得格外沉重。接着“春去风翻帘外铁”,将时光的流逝与对往事的追忆融为一体,窗外的风似乎在无情地提醒着诗人。明月与天涯的意象交织,暗示出一种距离感与孤独感。

“无端故故思量”一语道出了思念的无奈与反复思索的心情,接下来的“绿窗梦远潇湘”则进一步描绘出一种梦远的情境,潇湘之地不仅是地理的遥远,更是情感的寄托。最后的“啼鸟不知人恨,数声唤落斜阳”则通过鸟鸣与落日的结合,展示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巧妙而富有层次,情感的表达既细腻又深邃,体现了沈宜修高超的抒情技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柔情如结:引入主题,表达复杂的情感。
  2. 著意凭谁说:对倾诉对象的渴望与无奈。
  3. 春去风翻帘外铁:感叹春天已逝,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4. 几度天涯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孤独感加深。
  5. 无端故故思量:无端的思念,反复思虑。
  6. 绿窗梦远潇湘:梦境中的思乡情绪,寄托情感。
  7. 啼鸟不知人恨:鸟鸣代表对人间情感的无知。
  8. 数声唤落斜阳:鸟鸣唤起时间的流逝,象征着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柔情如结”,将情感比作结,形象生动。
  • 拟人:如“啼鸟不知人恨”,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数声唤落斜阳”,展现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感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柔情:象征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 春天:代表生机与希望,但也象征逝去的美好。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鸟鸣:代表自然的声音,但在此语境中却难以传达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柔情如结”中的“结”指的是什么?

    • A. 结局
    • B. 纠结的情感
    • C. 结婚
  2. “春去风翻帘外铁”中的“帘外”指的是哪里?

    • A. 窗外
    • B. 心外
    • C. 远方
  3. 诗人通过“啼鸟”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离别的无知
    • C. 对时间的无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思念与离愁,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木兰花》:通过更宏观的视角体现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沈宜修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