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九日忆汉求弟》

时间: 2025-01-11 22:40:25

一天秋瞑。

人倚西风冷。

愁折茱萸欹鬓影。

数遍鳞鸿归信。

是谁点缀秋光。

陶篱菊吐新黄。

料是登高游子,魂销客里重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九日忆汉求弟
作者: 顾信芳 〔清代〕

一天秋瞑。人倚西风冷。
愁折茱萸欹鬓影。数遍鳞鸿归信。
是谁点缀秋光。陶篱菊吐新黄。
料是登高游子,魂销客里重阳。

白话文翻译:

一天秋天的黄昏,微凉的西风中,人靠在窗边。
愁绪折断了茱萸,映出我鬓边的影子。
我数遍归来的鸿雁,心中满是思念。
是谁在这秋光中点缀了美丽?
陶篱中菊花吐出了新的黄色。
想必是远方的游子,在重阳节时,
魂魄都在异乡漂泊。

注释:

  • 秋瞑:秋天的黄昏,指天色渐暗的时刻。
  • 西风:指秋天的西风,带来凉爽的气息。
  •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重阳节的思念。
  • 鳞鸿:指归来的大雁,象征着乡愁。
  • 陶篱:陶制的篱笆,意指田园的生活环境。
  • 菊吐新黄:菊花盛开,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登高:重阳节的习俗之一,指登高望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信芳,清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雅致。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诗人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亲人,特别是弟弟。重阳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诗人借此节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 九日忆汉求弟》是一首充满秋天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出深切的乡愁和思念之情。开头的“秋瞑”设置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随着“人倚西风冷”的描述,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阵阵秋风的凉意,增添了诗中愁绪的厚重感。

“愁折茱萸欹鬓影”一句,茱萸本是重阳节的象征,诗人在孤独中折断它,暗示了他对节日的无奈与愁苦。接下来的“数遍鳞鸿归信”则通过对鸿雁归来的期待,进一步加深了思乡的情感。鸿雁常被视为亲情的使者,诗人一遍又一遍地数着它们,心中思念愈发浓烈。

最后几句,诗人在描绘秋日的同时,表达了对游子的深切思念。陶篱与菊花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哀伤的图景。诗人想象着在外游子的心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亲人的牵挂。整首词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天秋瞑”:描绘秋天的黄昏,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2. “人倚西风冷”:表现诗人静坐于窗前,感受凉风,暗示内心的孤寂。
  3. “愁折茱萸欹鬓影”:通过折断茱萸来象征对节日的愁苦。
  4. “数遍鳞鸿归信”:表达思念之情,数着归雁,盼望亲人来信。
  5. “是谁点缀秋光”:引发思考,谁给秋天增添了色彩,暗示对生活的反思。
  6. “陶篱菊吐新黄”:描绘田园美景,象征着希望与生命。
  7. “料是登高游子”:推测远方游子的身份,表达对他人的思念。
  8. “魂销客里重阳”:暗示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重阳节的氛围加深了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雁比作信使,寄托思念。
  • 拟人:将秋光与菊花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在句式上使用对仗,增强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温馨家庭的渴望和对游子在外漂泊的心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成熟和收获,同时也暗含离别与思念。
  • 西风:代表着季节的转变,暗示着诗人的孤独。
  • 茱萸:重阳节的象征,承载着对亲情的思念。
  • 鸿雁:象征远方的亲人,寄托着思念之情。
  • 菊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瞑”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黄昏?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在这首词中,茱萸的作用是什么?

    • A. 装饰
    • B. 象征思念
    • C. 代表快乐
    • D. 代表冷淡
  3. 诗中提到的“鳞鸿”指的是?

    • A. 小鸟
    • B. 鱼
    • C. 大雁
    • D. 虫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 《重阳感怀》 - 刘长卿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重阳节的思念之情,但更加侧重于兄弟之间的情感联系。顾信芳的词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更广泛的对亲情和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