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当湖秋泛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旧游在否。零落双红袖。水阁疏廊仍种柳。柳是十年前有。一枝枝舻横塘。一声声笛邻墙。一点点蘋秋意,一丝丝蓼斜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在追忆往昔的游玩时光,不禁问曾经游玩的地方是否依旧存在。双红袖的花已经零落,水边的阁楼和长廊依旧种着柳树,那些柳树还是十年前种下的。小船一排排停在塘边,邻居的墙边传来一声声的笛音。秋意渐浓,秋水中漂浮着蘋花,斜阳映照下的蓼草也透出一丝丝的忧伤。
注释:
- 旧游:指过去游玩的地方。
- 零落:形容花瓣或物品的减少、凋零。
- 水阁:水边的阁楼。
- 疏廊:稀疏的长廊。
- 舻:小船的意思。
- 笛邻墙:邻居的墙边传来的笛声。
- 蘋:水中漂浮的植物。
- 蓼:一种水边植物,此处象征秋天的凋零和忧伤。
- 斜阳:夕阳西下,光线倾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燮清(1683-1757),字濂溪,号白石,清代诗人及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黄燮清的晚年,他在词中回忆起往昔的游玩时光,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当湖秋泛》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湖面,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游玩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词的开头以“旧游在否”引出回忆,简单而富有情感的问句立刻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怀旧的情绪。紧接着,诗人形象地描述了当年游玩的场景,尤其是“水阁疏廊仍种柳”,通过柳树的形象表达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自然,这种对比使得情感更为深厚。
词中“舻横塘”和“笛邻墙”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秋日的静谧和邻里间的和谐。尤其是“斜阳”与“秋意”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柔和、略显忧伤的氛围,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勾勒出秋天的景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与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游在否:提问,表达对过去游玩记忆的怀念。
- 零落双红袖:描绘往日繁华已逝,花瓣凋落,象征岁月的流逝。
- 水阁疏廊仍种柳:水边的阁楼和长廊依旧有柳树,表现自然的恒定与人事的变迁。
- 柳是十年前有:强调柳树的存在已久,突显时间的流逝。
- 一枝枝舻横塘:描绘小船停泊的情景,增添了生活气息。
- 一声声笛邻墙:邻居的笛声,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生活场景。
- 一点点蘋秋意:描绘水面上的蘋,象征秋天的到来。
- 一丝丝蓼斜阳:夕阳斜照,映照蓼草,增添了秋天的意境和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蘋”和“蓼”象征秋天的到来和凋零的情感。
- 拟人:笛声仿佛有生命,与自然景物相融。
- 对仗:如“舻横塘”、“笛邻墙”,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与生命力,同时也是时间流逝的见证。
- 舻:代表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 笛:传达出人际间的和谐与温暖。
- 蘋:象征秋天的哀愁与生命的脆弱。
- 蓼:寓意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旧游在否”意指什么? A. 过去的游玩地点是否依旧存在
B. 旧友是否还在
C. 旧时的衣物是否完好
D. 旧书是否仍在 -
词中提到的“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小船
C. 楼阁
D. 笛声 -
词中“斜阳”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明亮
B. 快乐
C. 忧伤与思索
D. 兴奋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苏轼《水调歌头》:展现了对自然的豪情,与黄燮清的细腻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黄燮清诗词选集》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黄燮清及其作品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