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儿土鼓应制》

时间: 2025-01-10 22:56:05

维群三百饱青刍,土鼓消閒化日舒。

笋箨绿垂风煖后,豆花红绽雨晴初。

山中草长云生石,野外风柔块作桴。

万物欣欣皆自得,吾皇端拱绍唐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牧羊儿土鼓应制》
作者:吴伯宗〔明代〕

维群三百饱青刍,土鼓消閒化日舒。
笋箨绿垂风煖后,豆花红绽雨晴初。
山中草长云生石,野外风柔块作桴。
万物欣欣皆自得,吾皇端拱绍唐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田园风光:三百只羊在青翠的草地上吃得饱饱的,土鼓声悠闲地响起,阳光明媚;竹笋在春风中垂下绿叶,豆花在雨水过后绽放出红色的花朵。山中草长得茂盛,云雾缭绕在石头上,野外的风柔和得像是木桴在水面上轻轻荡漾。万物欣欣向荣,各自享受着自然的恩赐,而我们的皇帝恭敬地承继了唐虞之治的美好。


注释

  • 维群:指群体,这里特指三百只羊。
  • 青刍:指新鲜的绿草。
  • 土鼓:一种鼓,可能是用于牧羊的乐器。
  • 笋箨:竹笋的外皮。
  • 豆花:豆荚的花朵。
  • 端拱:形容皇帝恭敬端庄的姿态。

典故解析
“唐虞”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唐朝和虞朝,象征着治世的美好。诗中提到的“吾皇端拱绍唐虞”意在表达对当朝皇帝的赞美,认为其治国理政有如古代明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伯宗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出一种田园牧歌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农业经济发展的时期,社会安定,民生富足。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田园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当时社会繁荣的欣喜。


诗歌鉴赏

《牧羊儿土鼓应制》是一首表现田园生活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开头两句以“维群三百饱青刍”直接引入劳动场景,羊群在青翠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春天的细节,竹笋的绿色、豆花的红色,生动传达了春天的气息。

中间两句“山中草长云生石,野外风柔块作桴”,进一步描绘了山野的自然景观,草木繁茂,风柔和如同乐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和谐的氛围。最后“万物欣欣皆自得,吾皇端拱绍唐虞”则通过对万物生机的描写,转而表达对皇帝的尊敬,暗示国家的繁荣昌盛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安定的向往,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维群三百饱青刍:描绘了一群三百只羊在青翠的草地上饱餐的场景,展现了丰盈的自然。
  • 土鼓消閒化日舒:土鼓声悠扬,日光明媚,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气氛。
  • 笋箨绿垂风煖后:描述春风吹拂后,竹笋绿叶垂下的景象,体现生机与活力。
  • 豆花红绽雨晴初:豆花在经过雨水洗礼后绽放,象征着在雨后初晴时的美好。
  • 山中草长云生石:描绘山中草木繁茂,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
  • 野外风柔块作桴:野外的风柔和,如同木桴在水面轻轻荡漾,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万物欣欣皆自得: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各自享受自然的恩赐。
  • 吾皇端拱绍唐虞:表达对皇帝的赞美,认为其治国理政有如古代的明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联系,如“野外风柔块作桴”将风拟人化。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青刍”与“土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歌颂自然的美好与和谐,以及对国家安定繁荣的向往和对皇帝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刍:象征丰盈的自然。
  • 土鼓:象征生活的节奏和劳作的乐趣。
  • 笋箨、豆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山、云、石:代表大自然的广阔与静谧。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观,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美好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维群”是指:

    • A. 一群牛
    • B. 一群羊
    • C. 一群马
  2. “豆花红绽雨晴初”中的“豆花”指的是什么?

    • A. 豆荚的花朵
    • B. 豆腐的制作
    • C. 豆芽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吾皇”指的是什么?

    • A. 当朝皇帝
    • B. 古代明君
    • C. 诗人自己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清明》——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与《牧羊儿土鼓应制》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春晓》更多地表现了春天的静谧与温柔,而《牧羊儿土鼓应制》则强调了田园生活的繁荣与生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但侧重点不同,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王晓明
  • 《明代诗人传记》——李华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张伟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