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峡坐风怀白香夫子》
时间: 2025-02-04 16:24: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峡坐风怀白香夫子
作者: 龚鉽 〔清代〕
潭空雨过默龙声,
泉漱虹飞石磴明。
涧水曲缘村外落,
炊烟低傍树中生。
重来拨草寻诗径,
不坐逢人问峡名。
记得千秋题句在,
峰岩同忆桂林城。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雨过天晴之后,潭水空荡荡的,只有龙吟声在回荡,清泉在石阶上流淌,流光溢彩,宛如彩虹飞舞。山涧的水曲折地流向村庄,炊烟低低地飘荡在树间。再次来到这里,拨开草丛寻找写诗的路径,而不愿与人交谈峡谷的名字。想起当年在这里留下的诗句,依旧和峰岩一起怀念桂林城的美丽。
注释
- 潭空:潭水空荡,形容水面清澈,没有杂物。
- 默龙声:龙声默然,指的是自然的声音,象征深邃的意境。
- 泉漱虹飞:泉水流动,像彩虹般美丽。
- 涧水曲缘:山涧水流弯曲,沿着村庄流去。
- 炊烟低傍树:炊烟在树间缭绕,形象地描绘了村庄的宁静。
- 拨草寻诗径:拨开草丛寻找写诗的道路。
- 千秋题句:提到千秋前留下的诗句,体现历史的悠远。
典故解析
- 桂林城:桂林以其山水而闻名,诗中提到的桂林城,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鉽,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次游历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桂林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千秋峡的宁静与美丽。开篇用“潭空雨过默龙声”,便引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雨后的宁静与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自然力量。接着,诗人通过“泉漱虹飞石磴明”的描写,展现出水的灵动与明亮,仿佛在诉说自然的无穷魅力。
接下来的“涧水曲缘村外落,炊烟低傍树中生”则描绘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水流向村庄,炊烟袅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诗人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活动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温暖的乡村气息。
“重来拨草寻诗径,不坐逢人问峡名”则表现出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与孤独,他更愿意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灵感,而非与人交谈。这种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记得千秋题句在,峰岩同忆桂林城”则回首过往,诗人在此留下了对桂林的深切情感,千秋的记忆与自然景观交汇,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美好。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彰显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潭空雨过默龙声:雨后潭水清澈,只有龙吟的声音在涌动,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泉漱虹飞石磴明:泉水流过石阶,明亮如虹,展现了水的动感与美丽。
- 涧水曲缘村外落:山涧的水流向村庄,形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观。
- 炊烟低傍树中生:炊烟缭绕在树间,描绘了一种静谧的乡村生活。
- 重来拨草寻诗径:再次来到这里,寻找写诗的路径,表现了对创作的热爱。
- 不坐逢人问峡名:不愿与人交谈峡谷的名字,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独立思想。
- 记得千秋题句在:回忆起千秋前留下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
- 峰岩同忆桂林城:与峰岩一同怀念桂林城,展现了对美好景色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彩虹,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色生动。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形成良好的阅读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追求自由与美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潭:象征静谧与清澈。
- 泉:象征生命与活力。
- 涧水:寓意流动与变化。
- 炊烟:象征温暖的家园。
- 峰岩:代表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潭空雨过默龙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静谧的自然
- B. 喧闹的村庄
-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
诗中提到的“桂林城”象征着什么?
- A. 城市的繁华
- B. 自然的美丽
- C. 诗人的孤独
-
“重来拨草寻诗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渴望与人交谈
- B. 寻求灵感与创作的执着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以山水为背景,表达诗人的闲适与思考。
- 李白《庐山谣》: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豪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