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时间: 2025-04-27 18:21:19

柴门尽日少蹄轮,坐对横窗数点春。

心向雪中偏暴白,影来月下亦精神。

十分洗尽铅华相,百劫修来贞洁身。

笑杀唐人风味短,不应唤作弄珠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花
作者: 潘牥 〔宋代〕

柴门尽日少蹄轮,
坐对横窗数点春。
心向雪中偏暴白,
影来月下亦精神。
十分洗尽铅华相,
百劫修来贞洁身。
笑杀唐人风味短,
不应唤作弄珠人。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柴门整日静悄悄,几乎不见车马经过,坐在窗前数着春天的点滴景象。我的心向往着雪中的梅花,显得格外纯洁。月下的影子也显得生机勃勃。经过多次洗礼,我早已脱去华丽的外表,修行的历程让我保持了纯洁的本性。唐代的诗人们赞美梅花的风韵却显得短浅,不应称之为“弄珠人”。

注释

  • 柴门:指农村的木门,象征宁静的环境。
  • 蹄轮:马蹄和车轮,比喻交通的繁忙与否。
  • 数点春:春天的点滴景象,表示春意的微弱和珍贵。
  • 暴白:这里指梅花在雪中显得格外洁白。
  • 十分洗尽铅华相:形容经过许多磨练,洗去外在的华丽。
  • 贞洁身:指修身养性,保持纯洁的品格。
  • 笑杀唐人:指唐代诗人,对于梅花的描写不够深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默斋,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梅花、竹子等自然景物为题,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梅花》写于宋代,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文人墨客欣赏梅花的高峰。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纯洁,诗人在描绘梅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纯洁心灵和高尚品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梅花》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自身品格的追求。首联“柴门尽日少蹄轮,坐对横窗数点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乡村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诗人将心意寄托于梅花,认为梅花在雪中显得尤其洁白,显示了其坚韧的品格。“影来月下亦精神”则暗示梅花在月光下的优雅和生机。后面几句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经过许多磨练后,保持贞洁的品德,形成了诗的主题——在纷繁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纯洁和高尚。

诗的最后一句“笑杀唐人风味短”则是对唐代诗人描写梅花的批评,认为他们的诗歌缺乏深度和广度,显示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表面华丽的鄙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柴门尽日少蹄轮: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暗示诗人与世无争。
  2. 坐对横窗数点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感悟。
  3. 心向雪中偏暴白:强调了梅花的纯洁和自己的向往。
  4. 影来月下亦精神:意象的转换,梅花在月光下的美丽。
  5. 十分洗尽铅华相:表达对外表华丽的厌倦,追求内在的真实。
  6. 百劫修来贞洁身:经历了许多考验,依然保持纯洁。
  7. 笑杀唐人风味短:批评唐代诗人的肤浅,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8. 不应唤作弄珠人:强调梅花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洁白的象征,反映内心的纯洁。
  • 对仗:如“十分洗尽铅华相,百劫修来贞洁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梅花的影子赋予了生机,彰显出其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梅花展开,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纯洁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梅花特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高洁、坚韧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纯洁、高洁、坚韧。
  • :象征纯净和寒冷,强调梅花的独特性。
  • :象征清幽和宁静,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柴门尽日少蹄轮”表达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繁忙的城市
    B. 清幽的乡村
    C. 热闹的集市
    D. 喧闹的庙会

  2. “心向雪中偏暴白”中的“暴白”意指什么? A. 华丽
    B. 纯洁
    C. 暴力
    D. 暗淡

  3. 诗句“笑杀唐人风味短”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对唐诗的赞美
    B. 对唐人风韵的批评
    C. 对唐人生活的羡慕
    D. 对唐代文化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落》 by 王安石
  • 《白梅》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对比《梅花》和王安石的《梅花落》,两首诗都以梅花为主题,但王安石的诗更多表现了梅花的孤傲和坚韧,而潘牥则更强调梅花的纯洁和内涵,展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表达。潘牥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而王安石则展现了对梅花的外在表现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花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