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万州下岩二首
原文展示:
空岩静发钟磬响,
古木倒挂藤萝昏。
莫道苍崖锁灵骨,
时应持鉢到诸村。
白话文翻译:
在宁静的山岩中,钟声和磬声悠然响起,
古老的树木倒悬,藤萝在昏暗中缠绕。
不要说苍劲的崖壁锁住了灵魂,
有时也应持钵走访各个村庄。
注释:
- 空岩:指空旷的岩石山体。
- 钟磬:古代乐器,钟与磬合奏时发出的声音。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倒挂:形容悬挂的状态。
- 藤萝: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缠绕的藤蔓。
- 苍崖:指高耸的山崖。
- 灵骨:灵魂和骨骼的结合,意指精神与肉体。
- 持鉢:持钵乞食,常为僧侣所用,表示行善施舍。
典故解析:
“持鉢”在古代文献中常常与佛教僧侣的生活有关,表示一种出家修行的生活方式。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诗歌以清新、高远著称,常吟咏自然景物,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在万州游历期间,受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对世俗与精神世界的思考。诗中融合了山水的寂静与心灵的动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宁静的山岩环境,开头两句通过“钟磬响”和“古木倒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诗人似乎置身于一个幽静的世外桃源,钟声悠扬,藤萝缠绕,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而后两句则转向了一种哲思:“莫道苍崖锁灵骨,时应持鉢到诸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灵魂自由的渴望,尽管高耸的山崖似乎束缚了人的精神,但他认为偶尔走入人间,持钵乞食,反而能让灵魂得到解放。通过这对比,黄庭坚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人世间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境上融合了自然的美与人生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让人在欣赏优美山水的同时,也引发对自我存在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空岩静发钟磬响:描绘山间的宁静,钟声悠扬,传递出一种空灵的美感。
- 古木倒挂藤萝昏:古木悬挂,藤萝缠绕,意象的使用增强了静谧的氛围。
- 莫道苍崖锁灵骨:反驳世俗观念,强调灵魂不应被环境束缚。
- 时应持鉢到诸村:倡导出世与入世的结合,强调人应在世俗中寻求精神的自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空岩静发”与“古木倒挂”,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钟磬、古木、藤萝等意象生动地表现出自然之美与精神追求的结合。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命意义的思考,鼓励人们在世俗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
意象分析:
- 空岩:象征宁静与超脱。
- 钟磬:代表佛教的智慧与安宁。
- 古木:传达岁月的沉淀与坚韧。
- 藤萝:象征生命的缠绕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持鉢”主要指什么?
- A. 拿着食物
- B. 拿着乞讨的碗
- C. 拿着书籍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非凡
- B. 宁静幽深
- C. 变幻莫测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什么?
- A. 爱情
- B. 自然
- C. 人生哲理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黄庭坚的哲理思考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