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古人心指下传,杨姝烟月过年年。
不知心向谁边切,弹尽松风欲断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心的传承和情感的变迁。诗中提到千古以来人心的变化和传递,而“杨姝”则似乎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诗人每年都在烟雾弥漫的月光下思念她。但他不知道自己的心意该向何处倾诉,最终只能感叹松风轻弹,似乎琴弦已经断裂,情感无处寄托。
注释
- 千古:指很久以前到现在的时间。
- 人心:指人们的心思或情感。
- 杨姝:可能指某位美丽的女子,象征着诗人的思念对象。
- 烟月:指笼罩在烟雾中的月亮,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弹尽松风:指琴弦的声音已经无法再弹出,寓意着情感的枯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太平州作》是黄庭坚在太平州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心情的抒发,表达了对往事的感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太平州作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黄庭坚通过对人心和美人杨姝的描绘,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情感的追寻。首句“千古人心指下传”,强调了人心的变迁与传承,显示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杨姝烟月过年年”,则通过具体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求。整首诗在意象上给人以深刻的视觉感受,烟月之美与人心之苦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不知心向谁边切,弹尽松风欲断弦”,更是将情感推向极致,表达了诗人对所爱之人的无奈与渴望。松风的意象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宁静与悲凉,琴弦的断裂则象征着情感的破裂与无奈,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富有层次感,更在情感上打动人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古人心指下传:古往今来,人们的心思和感情都是在不断变化和传承的。
- 杨姝烟月过年年:每年在烟雾缭绕的月光下,诗人都在思念那位美丽的女子。
- 不知心向谁边切:诗人心中充满情感,却不知道该向谁倾诉。
- 弹尽松风欲断弦:琴声已经无法再继续,松风轻拂,似乎也预示着情感的破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弹尽松风”比喻情感的枯竭。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形成一定的对仗美感。
- 意象:如“烟月”、“杨姝”等意象,营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以及对人心变化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心的描绘,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姝:象征着美丽与思念。
- 烟月: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情感氛围。
- 松风:代表自然的轻柔与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杨姝”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家乡
- C. 爱情
- D. 事业
-
“弹尽松风欲断弦”中的“弹尽”指的是什么?
- A. 音乐的结束
- B. 情感的枯竭
- C. 时间的流逝
- D. 生活的疲惫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展开?
- A. 自然景色
- B. 人心与情感
- C. 生活琐事
- D. 历史事件
答案
- C. 爱情
- B. 情感的枯竭
- B. 人心与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都充满了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但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常带有豪放与奔放的气势。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展现了各自的个性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