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时间: 2025-01-27 03:09: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雪消霜入小溪舟。试浮游。上山头。薄薄寒烟,依旧未全收。问道梅花开也未,吟不尽,一春愁。襟怀如此老还休。懒凝眸。转深幽。诗罢一眉,新月又如钩。腊后春前村意远,回棹稳,水西流。
白话文翻译:
雪融化后霜冻也随之进入了小溪,试着漂流在水面上,登上了山头。薄薄的寒烟依旧没有完全散去。我问梅花是否已经开放,吟唱不尽的是春天的愁苦。我的襟怀如此老迈依然不休,懒得凝视那深邃的幽境。诗写完了,一弯新月又如钩般挂在天边。腊月之后春天来临,远处的村庄意境悠远,划桨稳稳地,水向西流去。
注释:
- 江城子: 一种词牌名,常用于抒情。
- 雪消霜: 雪融化后,霜冻也随之消退。
- 小溪舟: 指在小河上漂流的小船。
- 薄薄寒烟: 指轻薄的寒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梅花: 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在寒冬中盛开。
- 襟怀: 形容人的胸襟和情怀。
- 新月如钩: 描写月亮的形状,寓意清新和孤寂。
典故解析:
梅花与春天的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梅花在严冬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希望。新月常常用以象征新的开始或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淲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融入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即将来临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江城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来临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开篇以“雪消霜入小溪舟”引入,描绘了初春时节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感觉。紧接着,诗人通过“问道梅花开也未”来表达对春天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襟怀如此老还休”一句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似乎在叹息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而“诗罢一眉,新月又如钩”则通过意象的转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新月的出现,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之前的忧愁。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春天景象,同时又在情感上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消霜入小溪舟: 描写春天来临时,雪融化,霜冻消失,河流开始流动。
- 试浮游: 表现诗人对春水的好奇与探索。
- 上山头: 诗人向高处攀登,象征追求理想与境界。
- 薄薄寒烟,依旧未全收: 描写春寒未尽,氛围依旧清冷。
- 问道梅花开也未: 诗人向自然发问,期待梅花的开放象征春的到来。
- 吟不尽,一春愁: 表达了春天带来的愁苦,似乎无法用诗歌尽情诉说。
- 襟怀如此老还休: 对于人生的感叹,尽管年岁已高,情感依旧丰富。
- 懒凝眸,转深幽: 对周围环境的懒散观察,表露出一种淡漠的情绪。
- 诗罢一眉,新月又如钩: 诗写完后,看到新月,引发新一轮的思考。
- 腊后春前村意远: 描绘春天来临前的村庄,意境悠远宁静。
- 回棹稳,水西流: 行船的回程,象征着对往事的回忆与前行。
修辞手法:
- 比喻: “新月又如钩”将月亮比作钩子,形象生动。
- 对仗: 诗句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梅花与新月分别象征希望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 代表寒冷与孤独,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 梅花: 象征坚韧与希望,表达对生命的追求。
- 新月: 代表新生与希望,寓意着诗人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江城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韩淲
- C. 杜甫
-
“薄薄寒烟”中“寒烟”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阳光
- B. 轻薄的寒雾
- C. 大雪纷飞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 A. 优雅
- B. 坚韧与希望
- C. 暴风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泊船瓜洲》 -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韩淲的诗则显得细腻而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研究资料
- 《韩淲传》 - 研究诗人生平与创作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