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中秋忆举场)》
时间: 2025-01-27 03:24: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中秋忆举场)
逸民 〔宋代〕
秀才落得甚乾忙。冗中秋,闷重阳。
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
吟配十年灯火梦,新米粥,紫苏汤。
如今且说世平康。收战场。
息战枪。路断邯郸,无复梦黄粱。
浪说为农今决矣,新酒熟,菊花香。
白话文翻译
在这繁忙的年月里,秀才的生活何其艰辛。中秋佳节的欢乐与重阳节的沉闷交织在一起。经历了百年、三万次的科举考试,最后也不过是消磨了多少个春秋。十年的梦中伴随着灯火,喝着新米粥,吃着紫苏汤。如今就谈谈这个和平的时代。收起战场,放下枪支,通往邯郸的路已断,再也没有黄粱美梦。如今说要为农而耕,酒已酿成,菊花也正香。
注释
- 秀才:指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意指有志于仕途的人。
- 冗中秋:形容中秋节的繁忙。
- 百年三万:可能指经历的漫长时光与无数次的考试。
- 灯火梦:象征着读书人的辛勤与追求。
- 新米粥,紫苏汤:代表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 黄粱梦:比喻美好的梦想,出自《庄子》。
- 为农今决矣:表达现今要回归农业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逸民,宋代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善于表达对科举制度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节前后,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节日的回忆与对科举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生活平和的渴望。
诗歌鉴赏
《江城子(中秋忆举场)》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感慨的词作。开篇以“秀才落得甚乾忙”引入,直接点明了读书人所面临的压力与困境。在这个中秋佳节,诗人并没有享受到佳节的欢乐,而是感到了一种沉重的压迫感。接下来的“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则深刻反映了科举制度的残酷与漫长,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理想的和平生活:远离战场、放下武器,抛却过往的繁华与梦幻,回归到朴实的农耕生活中。新酒的酿成和菊花的香气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美好,给人以希望。
整首词在节日的背景下,透过个人的经历与感受,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希望与无奈,情感深邃而广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未来的期盼与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秀才落得甚乾忙:表达了读书人的辛苦与忙碌。
- 冗中秋,闷重阳:中秋的热闹与重阳的沉闷形成对比,突显节日的复杂情感。
- 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反映漫长的科举生涯和其带来的无奈。
- 吟配十年灯火梦:回忆十年的辛勤读书生涯。
- 如今且说世平康:转折,开始谈论理想中的和平生活。
- 收战场。息战枪:呼吁结束战争,追求安宁的生活。
- 浪说为农今决矣:表达回归农业的决心。
- 新酒熟,菊花香:象征着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冗中秋,闷重阳”,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如“无复梦黄粱”,借用典故表达人生的梦幻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的回忆与对科举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揭示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人们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秀才:象征读书人、理想与奋斗。
- 灯火:代表希望与梦想。
- 新米粥、紫苏汤:象征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 黄粱梦:比喻美好的理想与幻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秀才落得甚乾忙”中的“秀才”指的是: A. 农民
B. 读书人
C. 战士
D. 商人 -
“消得几科场”中的“科场”指的是: A. 考试地点
B. 农田
C. 战场
D. 市场 -
“如今且说世平康”意指: A. 继续奋斗
B. 生活安宁
C. 诗歌创作
D. 追忆往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李白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而逸民则是在中秋节中反思科举与生活,二者皆表达了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