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惠空北游
原文展示
君向岘山游圣境,我将何以记多才。叮咛堕泪碑前过,写取斯文寄我来。
白话文翻译
你去岘山游览那圣洁的地方,我该如何来记住你的多才多艺。嘱托你在泪水浸染的碑前经过时,写下些文字寄给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你,称呼朋友。
- 岘山:位于今湖北省,是一个有名的风景区。
- 游圣境:游览神圣的地方。
- 何以:用什么来。
- 记多才:记住你的才华。
- 叮咛:嘱托,叮嘱。
- 堕泪:流泪,因情感而泪下。
- 碑前:指碑石前,通常是纪念某人的地方。
- 斯文:指文化、文章。
- 寄我来:寄给我。
典故解析
- 岘山:古代被视作游览胜地,常有文人墨客前往吟咏。
- 泪前碑:可能指某种纪念碑,增加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779年-868年),唐代诗人,号冷泉居士,出生于今浙江宁波。齐己以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及表达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与道教文化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送惠空北游》是在齐己送别友人惠空时所作,表现了对友人出游的祝福与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依依不舍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开头以“君向岘山游圣境”引入,设定了友人出游的背景,岘山作为风景名胜,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接下来的“我将何以记多才”则表现出诗人对友人才能的敬佩与思念,诗人似乎在自问,如何才能将这份才华铭记于心。最后两句“叮咛堕泪碑前过,写取斯文寄我来”则透露出一种期待与无奈,劝友人在游历时多多写信,传递彼此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充满了对分离的惆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向岘山游圣境:朋友你前往岘山游览那神圣的地方,表明了友人即将出发的背景。
- 我将何以记多才:我又该如何记住你的才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和思念。
- 叮咛堕泪碑前过:在那泪水洒落的碑前,叮嘱你经过时须要留意,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 写取斯文寄我来:希望你能写下你的所见所感寄给我,以此维系两人之间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堕泪”描绘了情感的流露,赋予情感以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出游的祝福,以及在离别之际的惆怅与期盼,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和对才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岘山:象征自由与追求,代表着美好的理想。
- 泪:代表思念与离别的伤感。
- 碑:象征着记忆与纪念,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游览地是哪里? A. 泰山
B. 岘山
C. 黄山
D. 嵩山 -
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做什么? A. 旅游
B. 写信
C. 返家
D. 买特产 -
诗中“叮咛堕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惆怅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诗词对比
- 齐己的《送惠空北游》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有送别友情的主题,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侧重于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与期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