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仰上人》

时间: 2025-04-27 08:33:08

避地依真境,安闲似旧溪。

干戈百里外,泉石乱峰西。

草瑞香难歇,松灵盖尽低。

寻应报休马,瓶锡向南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仰上人
齐己〔唐代〕
避地依真境,安闲似旧溪。
干戈百里外,泉石乱峰西。
草瑞香难歇,松灵盖尽低。
寻应报休马,瓶锡向南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避开喧嚣的地方,依偎在真实的境界中,生活得悠闲自在,犹如昔日的小溪。
远离百里之外的战争与纷争,西边山峰与泉石交错杂乱。
草丛中瑞香的气息似乎难以消散,松树的灵气也低垂着。
我想你应该会有意来回报我,带着酒瓶和锡器向南而来。

注释

  • 避地:避开喧嚣,寻求宁静之地。
  • 真境:真实的境界,指理想的安静环境。
  • 安闲:悠闲自在。
  • 干戈:战争、纷争。
  • 草瑞香:草木的芬芳气息,象征美好。
  • 松灵:松树的灵气,指松树的气息或神韵。
  • 瓶锡:指装酒的瓶子和锡器,象征友谊与款待。

典故解析

  • 真境:指理想中追求的宁静生活。
  • 干戈百里外: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逃避,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瑞香:古代诗文中常用来象征吉祥和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704年-770年),字惟白,号齐己,唐代著名僧人、诗人,尤其以五言绝句闻名。他的诗作常融入佛教思想,表达对自然、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选择避世隐居,追求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仰上人》以宁静的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避地依真境”一句,设置了一个隐逸的场景,展示了诗人远离喧嚣、寻求内心安宁的愿望。接下来的“干戈百里外”则对比了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草瑞香难歇”与“松灵盖尽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的芬芳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最后一句“寻应报休马,瓶锡向南携”,则是对友人的期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齐己作为一位佛教徒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避地依真境:选择远离尘嚣的地方,依偎在理想的境界中,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安闲似旧溪:生活如同老旧的小溪般安逸,传达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3. 干戈百里外:远离百里之外的战争,表现了对和平的追求。
  4. 泉石乱峰西:西边的泉水与石头交错,描绘了自然的复杂之美。
  5. 草瑞香难歇:草木的香气似乎难以消散,象征着生命的韧性。
  6. 松灵盖尽低:松树的灵气低垂,暗示着安静的氛围。
  7. 寻应报休马:期盼友人能来拜访,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8. 瓶锡向南携:希望带着酒瓶和锡器,象征款待与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旧溪,形象地传达出安闲的意境。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草瑞香”、“松灵”等自然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真境:理想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干戈:象征战争与动荡,反映社会的复杂性。
  • 草瑞香: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
  • 松灵:象征长寿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避地依真境”表达了什么?

    • A. 避免战争
    • B. 追求宁静
    • C. 旅行探险
  2. “草瑞香难歇”的意思是?

    • A. 草木枯萎
    • B. 香气弥漫
    • C. 花开花落
  3. 诗人期望朋友带着什么来访?

    • A. 饭菜
    • B. 酒瓶与锡器
    • C. 书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齐己与王维:齐己的作品多强调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与自然的融合。
  • 齐己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追求隐逸生活,但陶渊明更偏向于田园诗的写作风格,而齐己则融入了佛教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齐己诗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赠仰上人》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