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经蒋山与诸长老夜话》

时间: 2025-01-10 19:33:50

远迹都如雁,南行又北回。

老僧犹记得,往岁已曾来。

话遍名山境,烧残黑栎灰。

无因伴师往,归思在天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经蒋山与诸长老夜话
远迹都如雁,南行又北回。
老僧犹记得,往岁已曾来。
话遍名山境,烧残黑栎灰。
无因伴师往,归思在天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大致意思是:我远行的足迹就像大雁一样,南飞又北归。老和尚仍然记得,往年我曾来此。我们聊遍了名山大川,烧尽了黑色的栎木灰烬。没有机会再和师父一起去游历,归来的思绪却在天台山。

注释

  • 远迹:远行的足迹。
  • :指大雁,常用来比喻远行。
  • 老僧:指年长的和尚。
  • 往岁:往年的意思。
  • 话遍:谈论遍及,讲述。
  • 名山境:名山的境地或风光。
  • 烧残:烧毁、烧尽。
  • 黑栎灰:指栎树的灰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经历的消逝。
  • 无因:没有机会。
  • 伴师:与老师同行。
  • 归思:归来的思绪,思念之情。
  • 天台:指天台山,中国的名山之一,以其道教文化著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齐己(约 865-937),字惟明,号静庵,唐代诗人,主攻律诗,善于抒发内心情感。其诗风凝练,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齐己晚年,他在蒋山与其他长老夜话,回忆往昔的游历,表达对师父的思念和对名山大川的热爱。

诗歌鉴赏

齐己的《再经蒋山与诸长老夜话》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老僧们在夜晚的交谈,回忆曾经的游历与心路历程。开篇“远迹都如雁”,以雁的迁徙引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的游历,营造出一种思古之情。接着,诗人提到老僧对过去的记忆,唤起了读者对时光的思考。诗中“话遍名山境”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理解,象征着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然而,诗人在“无因伴师往”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对曾和师父共游的怀念,情感愈加深刻。最后一句“归思在天台”不仅是对天台山的思念,更是对那种宁静、清净的向往,展现了齐己对道教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远迹都如雁:诗人用“大雁”作比,意味着自己游历的足迹如同大雁一样不断迁徙。
    • 南行又北回:表达了游历的广泛与无常,仿佛在诉说人生的旅途。
    • 老僧犹记得:老和尚对过去的回忆,显示出时光的珍贵。
    • 往岁已曾来:回忆往年曾经到过的地方,增添了怀旧的情绪。
    • 话遍名山境:提到与长老们谈论名山的景色,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交流。
    • 烧残黑栎灰:象征着时间的消逝,经历的痕迹。
    • 无因伴师往:表达了与师父共同游历的遗憾,情感愈发浓厚。
    • 归思在天台:最后的思念和寄托,体现了对静谧境地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远迹都如雁”通过雁的迁徙隐喻人生的旅途。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黑栎灰象征着历经的光阴与感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对名胜的向往以及对师父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远行和迁徙,代表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 名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代表诗人心灵的寄托。
  • 黑栎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经历的积淀,体现人生的痕迹。
  • 天台:象征理想与归宿,体现诗人对道教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雁”象征什么? A. 旅行
    B. 归乡
    C. 时间的流逝
    D. 友情

  2. “老僧犹记得”中“犹”字的意思是?
    A. 仍然
    B. 也
    C. 只是
    D. 但是

  3. 诗中“无因伴师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悲伤
    B. 快乐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C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自然的感慨。
  • 诗词对比

    • 《再经蒋山与诸长老夜话》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涉及到游历与自然的主题,但齐己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情感,王维则更侧重于景色的描绘与寓意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齐己相关研究文献与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