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鲜于大任入成都幕》
时间: 2025-02-04 15:30: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鲜于大任入成都幕 虏马昔饮江,扁舟忆同骛。 翁方为国谋,客以名义故。 安危匪前料,得失渠异趣。 淮壖渺风雪,王中有程度。 息偃多在床,君车不停驻。 初无作难色,所立讵愆素。 嗟我吴门别,风木岁徂暮。 相逢复湘城,往事忍回顾。 独余后凋心,特立凛不惧。 莫邪虽云利,宁作囊锥露。 善藏要有待,小试随所遇。 终无缺折虞,岂但走狐兔。 吾州得良牧,民力或可裕。 本根赖封殖,强索费调护。 从容试长思,取急无窘步。 作别忽草草,怀抱复谁付。 他时下瞿唐,访我林下屦。 傥於功名余,更讲末后句。
白话文翻译:
昔日敌军马饮江水,我与你在小舟上共同追逐。 你正为国家谋划,我因名义而成为客人。 安危不可预料,得失各有不同。 淮河边风雪茫茫,王中有着自己的尺度。 你休息多在床上,你的车不停留。 起初没有为难的表情,你所立下的誓言岂会违背。 唉,我们在吴门分别,岁月已至暮年。 再次在湘城相逢,往事令人不忍回顾。 唯有我这颗不凋的心,特立独行,无所畏惧。 莫邪剑虽锋利,我宁愿像囊中的锥子一样显露。 善于隐藏要有等待,小试身手随遇而安。 最终不会有缺损的忧虑,岂止是驱赶狐狸兔子。 我的州得到了好牧人,民力或许可以充裕。 根本依赖于封殖,强索需要调护。 从容地尝试深思,取急而不陷入困境。 作别时匆匆忙忙,怀抱又交给谁呢? 将来下瞿唐时,来访我林下的鞋履。 如果在功名之余,再讲讲最后的句子。
注释:
- 虏马昔饮江:指敌军马匹曾在江边饮水,暗指敌军曾经入侵。
- 扁舟忆同骛:回忆与友人一起乘小舟追逐的情景。
- 翁方为国谋:指友人正在为国家谋划。
- 客以名义故:作者因某种名义而成为客人。
- 安危匪前料:安危不可预料。
- 得失渠异趣:得失各有不同。
- 淮壖渺风雪:淮河边风雪茫茫。
- 王中有程度:王中有着自己的尺度。
- 息偃多在床:休息多在床上。
- 君车不停驻:你的车不停留。
- 初无作难色:起初没有为难的表情。
- 所立讵愆素:所立下的誓言岂会违背。
- 嗟我吴门别:在吴门分别。
- 风木岁徂暮:岁月已至暮年。
- 相逢复湘城:再次在湘城相逢。
- 往事忍回顾:往事令人不忍回顾。
- 独余后凋心:唯有我这颗不凋的心。
- 特立凛不惧:特立独行,无所畏惧。
- 莫邪虽云利:莫邪剑虽锋利。
- 宁作囊锥露:我宁愿像囊中的锥子一样显露。
- 善藏要有待:善于隐藏要有等待。
- 小试随所遇:小试身手随遇而安。
- 终无缺折虞:最终不会有缺损的忧虑。
- 岂但走狐兔:岂止是驱赶狐狸兔子。
- 吾州得良牧:我的州得到了好牧人。
- 民力或可裕:民力或许可以充裕。
- 本根赖封殖:根本依赖于封殖。
- 强索费调护:强索需要调护。
- 从容试长思:从容地尝试深思。
- 取急无窘步:取急而不陷入困境。
- 作别忽草草:作别时匆匆忙忙。
- 怀抱复谁付:怀抱又交给谁呢?
- 他时下瞿唐:将来下瞿唐时。
- 访我林下屦:来访我林下的鞋履。
- 傥於功名余:如果在功名之余。
- 更讲末后句:再讲讲最后的句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年-1180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文学家、思想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送别友人鲜于大任入成都幕府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虏马昔饮江”一句,既是对过去敌军入侵的回忆,也是对当前国家安危的关切。“独余后凋心,特立凛不惧”则表达了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张栻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虏马昔饮江,扁舟忆同骛:回忆敌军入侵时的情景,以及与友人共同乘舟的往事。
- 翁方为国谋,客以名义故:友人正在为国家谋划,作者因某种名义而成为客人。
- 安危匪前料,得失渠异趣:安危不可预料,得失各有不同。
- 淮壖渺风雪,王中有程度:淮河边风雪茫茫,王中有着自己的尺度。
- 息偃多在床,君车不停驻:友人休息多在床上,他的车不停留。
- 初无作难色,所立讵愆素:起初没有为难的表情,所立下的誓言岂会违背。
- 嗟我吴门别,风木岁徂暮:在吴门分别,岁月已至暮年。
- 相逢复湘城,往事忍回顾:再次在湘城相逢,往事令人不忍回顾。
- 独余后凋心,特立凛不惧:唯有我这颗不凋的心,特立独行,无所畏惧。
- 莫邪虽云利,宁作囊锥露:莫邪剑虽锋利,我宁愿像囊中的锥子一样显露。
- 善藏要有待,小试随所遇:善于隐藏要有等待,小试身手随遇而安。
- 终无缺折虞,岂但走狐兔:最终不会有缺损的忧虑,岂止是驱赶狐狸兔子。
- 吾州得良牧,民力或可裕:我的州得到了好牧人,民力或许可以充裕。
- 本根赖封殖,强索费调护:根本依赖于封殖,强索需要调护。
- 从容试长思,取急无窘步:从容地尝试深思,取急而不陷入困境。
- 作别忽草草,怀抱复谁付:作别时匆匆忙忙,怀抱又交给谁呢?
- 他时下瞿唐,访我林下屦:将来下瞿唐时,来访我林下的鞋履。
- 傥於功名余,更讲末后句:如果在功名之余,再讲讲最后的句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莫邪虽云利,宁作囊锥露”中的“囊锥露”比喻显露才华。
- 对仗:如“安危匪前料,得失渠异趣”中的“安危”与“得失”形成对仗。
- 拟人:如“君车不停驻”中的“君车”拟人化,赋予车以人的行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与期待。诗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虏马:敌军马匹,象征敌军入侵。
- 扁舟:小舟,象征与友人的共同经历。
- 风雪:淮河边的风雪,象征艰难的环境。
- 后凋心:不凋的心,象征坚定的意志。
- 莫邪:古代名剑,象征锋利与才华。
- 囊锥:囊中的锥子,象征显露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虏马昔饮江”一句,暗指什么? A. 敌军马匹曾在江边饮水 B. 友人在江边饮马 C. 作者与友人在江边饮马 D. 敌军马匹曾在江边饮水
-
“独余后凋心,特立凛不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恐惧 C. 坚定 D. 犹豫
-
“莫邪虽云利,宁作囊锥露”中的“囊锥露”比喻什么? A. 隐藏才华 B. 显露才华 C. 锋利的剑 D. 囊中的物品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送友人》:同样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 吕祖谦的《送别》: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送鲜于大任入成都幕》与朱熹的《送友人》:两者都以送别为主题,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而朱熹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介绍,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