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裘父》

时间: 2025-02-04 15:37:33

交旧间何阔,能来浃日留。

还寻佳橘颂,惜别仲宣楼。

探古书盈屋,忧时雪满头。

绝思黄阁老,招隐意绸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曾裘父 张栻 〔宋代〕 交旧间何阔,能来浃日留。 还寻佳橘颂,惜别仲宣楼。 探古书盈屋,忧时雪满头。 绝思黄阁老,招隐意绸缪。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老朋友之间,我们的交往为何如此疏远?你能来这里停留几天。我们再次寻找美好的橘颂,珍惜在仲宣楼上的离别。探索古书堆满了屋子,忧虑时事使得头发如雪般白。我极度思念黄阁老,招引隐士的心意十分深厚。

注释: 字词注释:

  • 交旧:老朋友。
  • 浃日:几天。
  • 佳橘颂:指美好的诗文。
  • 仲宣楼:古代建筑,此处象征离别之地。
  • 探古书:研究古籍。
  • 忧时:忧虑时事。
  • 黄阁老:指重要的官员或长者。
  • 招隐:招引隐士。
  • 绸缪:紧密、深厚。

典故解析:

  • 仲宣楼:典出《后汉书·仲长统传》,仲长统在此楼上与友人惜别,后世多用此典表示离别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诗文多表达对时政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栻送别友人曾裘父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与老友的重逢与离别,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局的深切忧虑。诗中“交旧间何阔”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的感慨,而“能来浃日留”则流露出对短暂相聚的珍惜。后两句通过对古书的探索和对时局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则通过“绝思黄阁老”和“招隐意绸缪”表达了诗人对高官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复杂的社会情感和人生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交旧间何阔”,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的感慨,用“何阔”来形容时间的间隔,情感深沉。
  • 次句“能来浃日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短暂停留的珍惜,用“浃日”来限定时间,情感细腻。
  • 第三句“还寻佳橘颂”,通过“佳橘颂”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诗文的追求。
  • 第四句“惜别仲宣楼”,用“仲宣楼”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
  • 第五句“探古书盈屋”,通过“探古书”这一动作,表达了诗人对古籍的热爱。
  • 第六句“忧时雪满头”,用“雪满头”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 最后两句“绝思黄阁老,招隐意绸缪”,通过“黄阁老”和“招隐”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官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忧时雪满头”,用“雪满头”比喻白发,形象生动。
  • 典故:如“惜别仲宣楼”,使用典故增强文化内涵。
  • 对仗:如“交旧间何阔,能来浃日留”,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与忧国,通过与友人的重逢与离别,以及对古书的探索和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橘颂:美好的诗文。
  • 仲宣楼:离别之地。
  • 古书:古籍。
  • 雪满头:白发,象征忧虑。
  • 黄阁老:高官。
  • 招隐: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仲宣楼”是指什么? A. 古代建筑 B. 古代书籍 C. 古代官员 D. 古代诗文 答案:A

  2. 诗中“忧时雪满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平静 D. 惊讶 答案:B

  3. 诗中“招隐意绸缪”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高官 B. 隐逸生活 C. 古籍 D. 诗文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送友人》: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深情。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张栻《送曾裘父》与朱熹《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情感,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