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时间: 2025-01-11 10:49:13

四始转芳洲。

三微启孟陬。

献椒花、颂出妆楼。

聚饮屠苏谁最少,添一岁、更风流。

阊阖在螭头。

衣冠拜冕旒。

赐醁醽、白兽樽浮。

朝罢金莲花炬散,曾记入、火城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
作者: 陆求可 〔清代〕

四始转芳洲。三微启孟陬。
献椒花颂出妆楼。
聚饮屠苏谁最少,
添一岁更风流。
阊阖在螭头。
衣冠拜冕旒。
赐醁醽白兽樽浮。
朝罢金莲花炬散,
曾记入火城游。

白话文翻译:

在四月的芳洲上,春风轻拂,万物复苏;在三月的微雨中,孟春的气息已悄然来临。
我在妆楼中献上椒花,吟颂新春的喜庆。
聚饮屠苏酒,谁的酒量最少?
再添一岁,谁的风流更胜?
在阊阖门前,龙头的门楼上,
衣冠齐整,恭敬地拜阍人。
赐予美酒,白色兽形的樽子漂浮。
早晨结束了金莲花的烛光,
曾几何时,记得我在火城的游玩。

注释:

  • 芳洲:指春天的美丽地方。
  • 孟陬:指农历三月,春季的开始。
  • 椒花:指一种花,象征吉庆。
  • 屠苏:一种传统的酒,常用于春节。
  • 阊阖:指宫门。
  • 冕旒:古代帝王的冠服。
  • 醁醽:指美酒。
  • 白兽樽:白色兽形的酒器。
  • 金莲花:象征美好的灯火。
  • 火城:可能指某个热闹的城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求可(生卒年不详)为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和人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唐多令》是陆求可在春节期间所作,反映了当时人们庆祝新春的欢乐氛围,表达了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与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唐多令》以春天的芳洲作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和快乐的心情。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生命的复苏和新的开始。开头的几句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接着转向节庆中的饮酒作乐,体现了人们对新岁到来的热切期待与欢愉。

整首词通过对比和呼应的方式,展现了人们的情感变化。诗人在描绘聚饮屠苏的欢乐时,提及“谁最少”,不仅表达出对酒量的玩笑,也暗含了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和友情。最后几句则将场景转向宫廷,展现了一种形式上的严肃与传统,暗示了人们在欢庆之余对礼仪的重视。

整首词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既有欢愉的饮酒场面,也有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展现了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节庆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始转芳洲:四月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芳香四溢。
  • 三微启孟陬:三月的微雨开启了春季的序幕。
  • 献椒花颂出妆楼:在妆楼中献上椒花,吟诵春天的颂歌。
  • 聚饮屠苏谁最少:聚会中饮屠苏酒,询问谁的酒量最少。
  • 添一岁更风流:新的一岁,谁能更显风流。
  • 阊阖在螭头:在阊阖门前,龙头门楼矗立。
  • 衣冠拜冕旒:衣冠整齐,恭敬地拜见王冠。
  • 赐醁醽白兽樽浮:赐予美酒,白色兽形的酒器漂浮。
  • 朝罢金莲花炬散:早晨结束时,金莲花的烛光也随之散去。
  • 曾记入火城游:曾经的游玩经历在火城中依稀可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芳洲,展现春的生机。
  • 对仗:如“聚饮屠苏谁最少,添一岁更风流”,形成工整的对仗。
  • 拟人:春天的气息仿佛在轻轻唤醒万物。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新年庆祝的热情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友情与亲密关系的珍贵,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节日图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洲: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屠苏酒:传统节日饮品,象征团圆与欢庆。
  • 金莲花:象征灯火与美好时光。
  • 白兽樽:象征尊贵与美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四始转芳洲”中的“四”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聚饮屠苏谁最少”中的屠苏酒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团圆
    • C. 祝福
    • D. 以上都对
  3. 诗中提到的“阊阖”是指什么?

    • A. 一种花
    • B. 宫门
    • C. 一种酒
    • D. 一种乐器

答案:

  1. A. 春
  2. D. 以上都对
  3. B. 宫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描写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表现出女性细腻的情感。
  • 《水调歌头》:表达对人事的思考与感慨,与陆求可的欢乐气氛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