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秋深忆梦图,长白猗君悼亡作也。》

时间: 2025-01-11 07:43:31

蝴蝶堕春钿。

春归又一年。

问朝来、谁并吟肩。

还把零星脂粉盝,都安向碧窗前。

蟋蟀絮秋烟。

秋心碎可怜。

问宵来、谁解孤眠。

更把凄凉梧竹雨,都吹到枕函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 秋深忆梦图,长白猗君悼亡作也
诗人:姚燮 〔清代〕

蝴蝶堕春钿。春归又一年。
问朝来谁并吟肩。
还把零星脂粉盝,都安向碧窗前。

蟋蟀絮秋烟。秋心碎可怜。
问宵来谁解孤眠。
更把凄凉梧竹雨,都吹到枕函边。


白话文翻译

蝴蝶从春天的钿子上坠落,春天又过去了一年。
我问今朝还有谁在吟唱?
那些零星的脂粉,又都安放在碧窗前。

蟋蟀在秋烟中低语,秋天的心情让人可怜。
我问今夜又有谁能解我孤独的睡眠?
更可怜的是那凄凉的梧竹雨,都吹到我的枕边。


注释

  • 蝴蝶:象征着春天和美好,亦可指代轻盈的梦境。
  • 春钿:春天的装饰品,暗示着青春的消逝。
  • 脂粉:女子的化妆品,反映出女性的柔美和脆弱。
  • 蟋蟀:秋天的虫鸣,传达出孤独与怀念的情感。
  • 梧竹雨:梧桐和竹子,常与秋雨相连,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燮(约1640-1718),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生活和自然的敏感观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正值生命的转折点,充满了对逝去春光的追忆和对故人的哀悼。社会环境方面,清代中期,战乱频仍,许多文人都流露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唐多令 秋深忆梦图》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开篇以“蝴蝶堕春钿”引入,蝴蝶作为春天的象征,与春天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氛围。接下来的“问朝来谁并吟肩”,不仅表现了对春日的怀念,也暗示了孤独感的加深。

“蟋蟀絮秋烟”一句,运用蟋蟀的鸣叫,传达了秋天的孤寂与悲凉。诗人以“秋心碎可怜”点明了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无助,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最后几句“更把凄凉梧竹雨,都吹到枕函边”,将情感推向高潮,细雨声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运用丰富的意象,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伤。秋天的意象在此不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生命中不可逆转的流逝,深刻地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蝴蝶堕春钿:用蝴蝶的堕落象征春天的结束,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
  2. 春归又一年:春天又过去了一年,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到无奈。
  3. 问朝来谁并吟肩:表达对陪伴的渴望,暗示孤独。
  4. 还把零星脂粉盝,都安向碧窗前:回忆往昔的美好,脂粉暗指青春的流逝。
  5. 蟋蟀絮秋烟:蟋蟀的鸣叫在秋烟中,渲染了秋天的气息。
  6. 秋心碎可怜:秋天的情感让人心痛,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
  7. 问宵来谁解孤眠:再次强调孤独,渴望有人陪伴。
  8. 更把凄凉梧竹雨,都吹到枕函边:最后总结秋雨的凄凉,描绘了孤独的睡眠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蝴蝶象征春天的美好,蟋蟀的鸣叫象征孤独。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结合,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问朝来,问宵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无奈,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对故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蝴蝶:象征美好和青春。
  2. 春钿:与春天的美好时光相关。
  3. 蟋蟀:代表秋天的孤独。
  4. 梧竹雨: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内涵,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蝴蝶”象征什么? A. 美好春天
    B. 秋天的孤独
    C. 生命的流逝
    D. 以上都是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更把凄凉____,都吹到枕函边”,填入合适的词语。

  3.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感觉是积极的。 (对/错)

答案

  1. D
  2. 梧竹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比,姚燮的《唐多令》更侧重于秋天的孤独与怀念,李清照则更多表达对失去爱情的思念。两者都在不同的季节背景下,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多令的艺术魅力》

以上资料可供深入了解姚燮及其诗作的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