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时间: 2025-01-23 11:39: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辨春声,香街箫鼓声。
旅魂惊顾影无声。
往事如烟愁似水,
蓦又听,唤儿声。
倚枕暗吞声,
谁能为此声。
绕风檐寒铎声声。
凄咽丁宁千万遍,
都幻作,断肠声。
白话文翻译:
在何处能够辨别春天的声音呢?
街道上响起了悠扬的箫声和鼓声。
游子在异乡惊慌地回头,却只看到无声的影子。
往昔的事如烟般消散,愁苦似水般流淌,
忽然又听到,孩子的呼唤声。
我倚着枕头默默地吞下心中的声音,
谁能够为我解开这无奈的声音呢?
阵阵寒风中,檐下的钟声一声声地响起。
我凄凉地反复吟唱着丁宁的旋律,
所有的声音都化作了断肠的悲鸣。
注释:
- 春声:指春天的声音,象征生机与希望。
- 香街:美好的街道,可能指的是繁华、热闹的场景。
- 旅魂:旅人的灵魂,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顾影无声: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却没有声音,表现出孤独与无奈。
- 往事如烟:往昔的事情如烟雾一般飘散,难以捉摸。
- 倚枕暗吞声:靠在枕头上默默地压抑自己的情感与声音。
- 寒铎声声:寒冷的钟声,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断肠声:形容极度悲伤的声音,像是心肠被割断一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宁,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个人情感的揭示。
创作背景:这首《唐多令》写于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正身处异乡,思念故乡,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唐多令》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开头的“何处辨春声”便引出了整个诗的主题,春天的声音与游子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失落。接着,诗人描绘了街头的箫鼓声,热闹的场景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往事如烟愁似水”一句,隐喻着对过往的无奈与惆怅,时光如烟,往事难以追溯。此处的意象极具诗意,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随着“唤儿声”的出现,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但随之而来的仍是孤独的回响,暗示着对亲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几句“凄咽丁宁千万遍,都幻作,断肠声”,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表达了深沉的悲痛与失落,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绝望的情感,令人动容。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心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处辨春声:对春天的期待与怀念,但又感到无所适从。
- 香街箫鼓声:描绘了热闹的春日街头,反衬孤独。
- 旅魂惊顾影无声:旅人的灵魂在异乡,回头却只见自己的影子,孤寂感加深。
- 往事如烟愁似水:对过往的追忆如烟雾般消散,愁苦如流水般无尽。
- 蓦又听,唤儿声:一声呼唤瞬间打破了沉寂,带来了温暖的情感。
- 倚枕暗吞声:在孤独中默默压抑情感,无法言说的无奈。
- 绕风檐寒铎声声:钟声在寒风中响起,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 凄咽丁宁千万遍:表达了对丁宁旋律的无尽思念。
- 都幻作,断肠声:最终化作了无尽的悲伤,令人心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往事如烟”,形象地表现时间的无情。
- 拟人:将声音拟人化,赋予情感。
- 对仗:如“香街箫鼓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现了对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无奈,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春声: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游子心中却成了无奈的思念。
- 箫鼓声:热闹的场景,映衬出内心的孤独。
- 往事:时间的流逝使得往事难以追忆,带来愁苦。
- 唤儿声:象征亲情与温暖,虽短暂却令人怀念。
- 寒铎声:钟声的凄凉感,增加了诗歌的悲伤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香街”代表什么?
- A. 乡村
- B. 繁华的城市街道
- C. 荒凉的街道
- D. 安静的乡间小路
-
“往事如烟愁似水”中的“烟”是比喻什么?
- A. 轻松的生活
- B. 过去的记忆难以捉摸
- C. 未来的希望
- D. 快乐的时光
-
诗的最后一句“都幻作,断肠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失望
- C. 悲伤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加直接和简洁。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兄弟的思念,展现了深厚的亲情,情感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 《近代诗人丁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