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入京 其一》

时间: 2025-01-23 03:15:18

桑乾亦是小黄河,桥向芦沟踏雪过。

马上锦裘青海客,呜呜吹叶和悲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桑乾亦是小黄河,桥向芦沟踏雪过。
马上锦裘青海客,呜呜吹叶和悲歌。

白话文翻译:

桑乾河就像是一条小黄河,桥边的芦沟上踏着雪走过去。
骑在马上,穿着华丽锦裘的青海客,呜呜地吹着落叶,哀伤地吟唱着悲歌。

注释:

  • 桑乾:桑乾河,发源于山西省,流入黄河,是黄河支流之一。
  • 小黄河:指桑乾河与黄河有相似之处,暗指其长河的性质。
  • 芦沟:指长有芦苇的沟渠,常见于河边。
  • 锦裘:华丽的皮毛,形容衣服的华美。
  • 青海客:来自青海的人,可能暗示其身世或背景。
  • 呜呜:形声词,形容悲伤的声音。
  • 悲歌:哀伤的歌曲,表达离别和思乡的情感。

典故解析:

  • 小黄河:通过与黄河的比较,强调桑乾河的壮丽与河流的象征意义。
  • 青海:青海位于中国西北部,常为诗人所吟咏,象征着远方和异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8年-1640年),字仲明,号冷斋,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屈大均的诗风清新而富有哲理,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屈大均送别朋友赴京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生活的感慨。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以诗寄情,渴望通过文学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人入京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意象展现了送别的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桑乾河的景象,诗人用“小黄河”来比喻桑乾河,既显示了河流的壮丽,又引发了对黄河的联想,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接下来的描写中,骑马的青海客在雪中踏过桥梁,形成了鲜明的画面,体现出一种孤独与旅途的艰辛。最后“呜呜吹叶和悲歌”一句,既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暗示了离别时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融,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凄凉与人生的无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精湛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桑乾亦是小黄河:借用河流的壮丽,表达对旅途的期待。
    • 桥向芦沟踏雪过:描绘了行走过程中的艰难,营造了寒冷的氛围。
    • 马上锦裘青海客:强调了青海客的身份与地位,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呜呜吹叶和悲歌:通过声音的描写,深化了离别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小黄河”比喻桑乾河,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通过“呜呜”传达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朋友的祝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桑乾河:象征着旅途与生命的流动。
  • :代表着寒冷与凄凉,暗示离别的心情。
  • 青海客:象征着远方与异乡的思念。
  • 吹叶:传递出孤独与悲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河流是?

    • A. 黄河
    • B. 桑乾河
    • C. 长江
  2. 填空题:诗中“马上锦裘青海客”中的“青海”指的是__

  3. 判断题:诗中描述的场景表现了欢乐的送别情景。(对/错)

答案

  1. B
  2. 来自青海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别》:同样描绘离别情景,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情感较为轻松。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是送别题材,但在意境上更为豪放,强调友情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屈大均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