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被酒用《衍波词》韵》
时间: 2025-01-27 04:13: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被酒用《衍波词》韵
作者:王策 〔清代〕
壮发摇千缕。尽猖狂当筵射石,弓开没羽。掷下鸣髇倾玉斗,且共秋娘手语。翻一曲吴歈白苧。不恨虎头迟食肉,恨蛾眉埋没风尘去。谁解赏,柘枝舞。新词不入霓裳部。竟何妨莎汀草濑,付之蛙鼓。昨夜春潮来拍岸,好理钓筒鱼扈。便长与烟波作主。尽减才情增放诞,料痴奴此愿天应许。边幅子,口犹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开头描绘了一位年轻人摇动着头发,放纵自己的情绪,像是在宴会上狂热地射击石头一样。他放下手中的箭,想要和秋天的姑娘交流,翻唱一曲吴地的歌。并不恨那迟迟不能吃到美味的肉,只恨那美丽的女子在尘世中被埋没。谁会欣赏那轻盈的舞姿?新词并未入选霓裳的典籍。即使莎草在水边,蛙鸣声依然响起。昨夜的春潮拍打岸边,正好整理鱼竿。便让烟波水面来主宰这一切。反而减少了才情,增添了放荡的情怀,想必傻乎乎的我这个愿望上天也会应允。最后一句是调侃自己,仿佛还在喂奶。
注释
- 壮发:形容年轻人蓬勃的秀发。
- 猖狂:放肆、狂妄。
- 髇:箭的名字,指发射的箭。
- 虎头:比喻勇猛的事情。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如同蛾子般细长。
- 柘枝舞:古代一种舞蹈,象征轻盈美丽。
- 莎汀草濑:指水边的草地,环境优美。
- 鱼扈:钓鱼用的筒状器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策,清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多以豪放、清新见长。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酒宴之际,诗人记录了年轻时的放纵与情感,借助宴席上的氛围抒发内心的感慨,展现青春的狂放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贺新郎》体现了王策对青春的热烈描绘和对美的向往。全诗以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放纵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开篇的“壮发摇千缕”描绘了年轻人的活力,紧接着的“尽猖狂当筵射石”则展现了他在宴席上的狂放不羁。诗中反复提到的“秋娘”,不仅是对美人的追忆,也象征着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谁解赏,柘枝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渴求,似乎在问: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谁能真正理解和欣赏那份轻盈的美呢?结尾的自嘲更是让整首词充满了人性化的温度,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词在细腻的刻画中,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意象结合,展现出一种清新的艺术风格,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壮发摇千缕:描写年轻人的活力与朝气。
- 尽猖狂当筵射石:形象地表现出年轻人放纵的情绪。
- 掷下鸣髇倾玉斗:暗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 不恨虎头迟食肉:表达一种对追求的执着。
- 恨蛾眉埋没风尘去:对美的无奈与惋惜。
- 新词不入霓裳部:对自己才华的自嘲与反思。
- 昨夜春潮来拍岸:自然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机遇的来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年轻人的狂放与箭射比喻,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通过“春潮来拍岸”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工整,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青春、爱情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壮发:象征年轻与活力。
- 秋娘:代表美丽与爱情。
- 蛙鼓:自然中的声音,象征生命与活力。
- 烟波:象征着无尽的思绪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壮发摇千缕”描绘的是哪种状态?
- A. 平静
- B. 活力
- C. 疲惫
-
“谁解赏,柘枝舞”中,柘枝舞的意义是什么?
- A. 无人欣赏
- B. 热闹
- C. 轻盈美丽
-
诗中提到的“虎头”象征什么?
- A. 温柔
- B. 勇猛
- C. 和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策的《贺新郎》和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青春的放纵,但王策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意象相结合,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