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 153》

时间: 2025-02-04 17:11:40

亲朋岁月个萧闲,情话缠绵礼数删。

喜尽东华尘土否,一秋十日九湖山。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已亥杂诗 153
作者: 龚自珍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亲朋岁月个萧闲,情话缠绵礼数删。喜尽东华尘土否,一秋十日九湖山。

白话文翻译:

亲朋好友之间的岁月显得格外萧条,情话虽缠绵但礼节却渐渐减少。你是否感受到在东华的尘土已尽,只有那秋天的十天和九湖的山水还在。

注释:

  • 亲朋:亲戚朋友。
  • 岁月个萧闲:岁月过得很闲适,显得萧条。
  • 情话缠绵:亲密的言语,感情深厚。
  • 礼数删:礼节减少。
  • 东华:指东华山,象征着风景。
  • 尘土否:尘世的纷扰是否已尽。
  • 一秋十日九湖山:象征秋天的美丽景色,十天与九湖山都是自然景观的代表。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东华”可以理解为人间的尘世,而“九湖山”则代表了自然的宁静和美好。透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变化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号孟庵,晚号湘云,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激昂的志向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龚自珍通过诗歌反映他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与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已亥杂诗 153》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亲友关系变化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向往。诗的开头提到“亲朋岁月个萧闲”,可以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带来的孤独感,亲密的关系似乎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疏远。接着“情话缠绵礼数删”,表达了尽管有着细腻的情感交流,但礼节的减少使得人际关系显得更加淡漠。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观作结,提到“喜尽东华尘土否”,此处通过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对自然世界的眷恋。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归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亲朋岁月个萧闲:亲朋好友之间的时光显得无比空旷,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远。
    2. 情话缠绵礼数删:尽管有着深情的交流,但礼节却逐渐减少,象征着人情的淡薄。
    3. 喜尽东华尘土否:询问在世俗的纷扰中,是否还有喜悦存在。
    4. 一秋十日九湖山:描绘秋天的美景,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岁月比作萧闲的状态,表现内心的孤独。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反映出在复杂的社会中,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寻求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亲朋:象征着人际关系与情感的连结。
    • 东华:代表世俗生活的纷扰。
    • 九湖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反映诗人向往的精神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华”指代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人世的尘土
    C. 一座山

  2. “亲朋岁月个萧闲”中的“萧闲”表示什么? A. 热闹
    B. 寂寞与冷清
    C. 丰富多彩

  3. 诗中提到的“九湖山”象征什么? A. 人际关系
    B. 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均表达了对亲情和自然的思考,但《已亥杂诗 153》更侧重于时代背景下人际关系的变化,而《静夜思》则更多体现出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文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