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兰桡并载出横塘》

时间: 2025-02-04 15:44:32

兰桡并载出横塘,山寺踏春阳。

细草弓弓袜印,微风叶叶衣香。

一湾流水,半竿斜日。

同上归艎。

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八配冬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桡并载出横塘,山寺踏春阳。
细草弓弓袜印,微风叶叶衣香。
一湾流水,半竿斜日。同上归艎。
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八配冬郎。

白话文翻译

兰舟并排驶出横塘,山寺里沐浴着春阳。
细草如弓,留下袜子的印迹,微风中叶子散发着衣服的香气。
一湾流水,半竿斜日,正好一起归航。
渡头的人感慨道,秋天的娘子与冬天的郎君真是天生一对。

注释

字词注释

  • 兰桡:兰舟,指一种轻便的船。
  • 横塘:横塘,地名,可能指船行的水域。
  • 山寺:山中的寺庙。
  • 踏春阳: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
  • 细草:细小的草。
  • 弓弓:形容草的形态。
  • 袜印:袜子留下的印迹。
  • 微风:轻柔的风。
  • 衣香:衣物散发的香气。
  • 归艎:返回的船只。
  • 渡头人:渡口的人。
  • 秋娘、冬郎:秋天的女子与冬天的男子,形容成对的情感。

典故解析

  • 秋娘八配冬郎:可能源自古代对男女配对的说法,意在表达合适的结合与情感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年-1694年),字佩弦,号松壶,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江南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以春日的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开篇便以“兰桡并载出横塘”引出场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随着细草、微风的描写,诗人不仅关注自然景色的细腻变化,还融入了人们在春日游玩时的愉悦心情。尤其是“袜印”与“衣香”的描绘,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湾流水,半竿斜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象,水面波光粼粼,斜阳映照,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优美画面,体现出春日的宁静与美好。“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八配冬郎”一句,似乎是对春天的归属感,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结,暗示着春天的温暖与人们对爱情的向往。

整首诗恰如其分地捕捉了春日的特质,展现出一种温暖、和谐的情感,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兰桡并载出横塘:轻舟并排驶出横塘,描绘出春游的情景。
  2. 山寺踏春阳:山里的寺庙沐浴在春阳中,传达出春天的温暖。
  3. 细草弓弓袜印:细草如弓,留下袜子的印迹,展现游人的踪迹。
  4. 微风叶叶衣香:微风中,树叶散发出衣服的香气,蕴含着春日的气息。
  5. 一湾流水,半竿斜日:流水弯弯,斜阳照射,构成美丽的景象。
  6. 同上归艎:与舟一起归航,体现出归家的温馨感。
  7. 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八配冬郎:渡口的人感叹,秋天的女子与冬天的男子是天生一对,象征着和谐的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细草弓弓,形象生动。
  • 拟人:微风中,叶子似乎在散发香气,增加了情感的温度。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爱情的向往,体现了清新、自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兰桡:象征轻快与自由。
  2. 山寺:代表宁静与祥和。
  3. 细草:象征生命的细腻与柔软。
  4. 微风:代表春天的温暖与舒适。
  5.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船
    C. 一种花

  2. “秋娘八配冬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和谐的爱情
    C. 友谊

  3. 诗中描写的春日景象包含哪些元素?
    A. 细草、微风、流水
    B. 雪花、寒风
    C. 烈日、暴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之美。
  • 杜甫的《春望》:对春天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朱彝尊的《朝中措》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春日为主题,朱的作品更注重自然的描绘,而李的作品则更倾向于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朱彝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