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时间: 2025-02-04 15:45:51

横江一抹是平沙。

沙上几千家。

得到人家尽处,依然水接天涯。

危栏送目,翩翩去鹢,点点归鸦。

渔唱不知何处,多应只在芦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横江一抹是平沙。沙上几千家。得到人家尽处,依然水接天涯。危栏送目,翩翩去鹢,点点归鸦。渔唱不知何处,多应只在芦花。

白话文翻译:

这条江面上,一抹平沙显得格外清晰。沙滩上有几千户人家。走到人家的尽头,依然是水面与天际相接的景象。站在高栏杆上向远处眺望,看到翩翩飞去的燕子,点点归来的乌鸦。渔夫的歌声不知来自何方,或许只是在芦苇花间传来。

注释:

  • 横江:指水面宽广的江流。
  • 平沙:平坦的沙滩。
  • 得到:到达,达到。
  • 危栏:高高的栏杆。
  • 翩翩:形容鸟儿轻快飞舞的姿态。
  • 归鸦:归巢的乌鸦,象征归宿与安宁。
  • 渔唱:渔夫的歌声,表达悠闲的生活。
  • 芦花:芦苇开花的地方,常与水边的自然环境有关。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景象与生活情境,反映了宋代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乡愁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闾丘次杲(约1040-1094年),字子懋,号清溪,宋代学者、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士人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对自然的景象和人间生活充满感慨,表达了对乡土风光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朝中措》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诗人对江河湖海的深厚感情。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宽广的水面和沙滩的画面,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接下来的“得到人家尽处,依然水接天涯”更是通过对比,突显了生活的宁静与辽阔的自然背景之间的和谐美。危栏送目,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飞翔的燕子和归来的乌鸦,充满生机与灵动,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归宿的渴望。

后半部分的“渔唱不知何处,多应只在芦花”,则将人们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渔夫的歌声与芦苇花相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横江一抹是平沙:描绘出江面上清晰可见的沙滩,营造出一种开阔感。
  • 沙上几千家:沙滩上有众多的民居,体现出人们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生动景象。
  • 得到人家尽处,依然水接天涯:生活与自然的结合,尽头是无尽的水面,传达出一种渴望与希望。
  • 危栏送目,翩翩去鹢:高处眺望,飞翔的燕子带来灵动与轻快感。
  • 点点归鸦:归来的乌鸦象征着归属和安宁。
  • 渔唱不知何处,多应只在芦花:渔夫的歌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表现出生活的恬淡。

修辞手法:

  • 比喻:江面与天际的交汇,象征着人生的无尽。
  • 拟人:渔唱的声音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增添生动感。
  • 对仗:如“翩翩去鹢,点点归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的描绘,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的深厚感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广阔与自由。
  • 平沙:代表宁静与安逸的生活。
  • 危栏:象征高处的视野与思考。
  • 鹢、鸦:代表生命的灵动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绘的主要景象是? A. 高山
    B. 江河
    C. 森林
    D. 草原

  2. “危栏送目,翩翩去鹢”中“翩翩”形容的是? A. 乌鸦
    B. 燕子
    C. 渔夫
    D. 水面

  3. 诗中提到的“芦花”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
    B. 自然的和谐
    C. 乡愁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描述思乡之情。
  • 《泊船瓜洲》(王安石) - 描绘水边的美景与思绪。

诗词对比:

同题材对比

  • 《江雪》(柳宗元) - 诗中同样描绘了江河的景象,但更强调孤独与寒冷的意境。

粗略解读: 《朝中措》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江雪》则通过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