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淳于棼墓》

时间: 2025-02-04 16:16:55

大槐安国旧邦基。

蚁垤尚垒垒。

麒麟高冢祁连象,繁华梦、一枕龟兹。

为问秦楼公主,琼箫曾否相随。

朱轓皂盖画熊旗。

千里罢征鼙。

策勋带砺今何在,羊开府、身后同悲。

吾欲题君隧道,南柯太守之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 淳于棼墓
作者:宋琬 〔清代〕

大槐安国旧邦基。
蚁垤尚垒垒。
麒麟高冢祁连象,
繁华梦一枕龟兹。
为问秦楼公主,
琼箫曾否相随。
朱轓皂盖画熊旗。
千里罢征鼙。
策勋带砺今何在,
羊开府身后同悲。
吾欲题君隧道,
南柯太守之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旧国安宁的基业,尽管蚁垤依然在堆砌。麒麟的高冢在祁连山旁,繁华的梦只是一枕之遥,仿佛在龟兹的夜晚。从何而知,秦楼的公主是否曾与琼箫相伴?朱轓和皂盖上画着熊的旗帜,千里之外的征战号角已然停止。如今,策勋带砺之人又在哪里?羊开府之后的悲伤与我同在。我想为你题写隧道,仿佛是南柯太守的碑铭。

注释:

  • 大槐安国:指的是大槐树,象征安定的国家和社会。
  • 蚁垤:蚂蚁筑成的小土堆,象征小事物的坚持与聚集。
  • 麒麟:象征吉祥和权力的神兽。
  • 龟兹:古国名,代表繁华与美好。
  • 秦楼公主: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公主,象征美好与梦想。
  • 琼箫: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美好的音律和情感。
  • 朱轓皂盖:古代的车马,象征地位与权力。
  • 羊开府:羊祜,东晋时期的名将,代表悲壮的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琬,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风格多变,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诗歌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深切思考。开篇以“大槐安国旧邦基”引入,构建出一幅安宁的故国画面,随即转入对日常生活小事的描绘,蚁垤的存在似乎在暗示着国之安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点滴的积累。接下来的描述则流露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以及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怀念,尤其是“琼箫曾否相随”的提问,既表现出对往昔情感的追问,也隐含着对人事无常的感叹。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策勋带砺今何在”表达对英雄豪杰的思考,质疑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命运,直至最后“吾欲题君隧道,南柯太守之碑”,诗人以南柯太守的典故,象征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隐喻理想的破灭与人生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槐安国旧邦基”:象征着国家的根基与安定。
    • “蚁垤尚垒垒”:小事的聚集,表明国之安宁并非易事。
    • “麒麟高冢祁连象”:美好的象征与历史的辉煌。
    • “繁华梦一枕龟兹”:梦境般的繁华,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为问秦楼公主,琼箫曾否相随”: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问。
    • “朱轓皂盖画熊旗”:象征地位与权力的浮华。
    • “千里罢征鼙”:征战的结束,历史的沉淀。
    • “策勋带砺今何在”:对英雄人物的追忆与质疑。
    • “羊开府身后同悲”:共鸣悲伤,感叹人生无常。
    • “吾欲题君隧道,南柯太守之碑”:理想的破灭与对人生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蚁垤”比喻小事对国家安宁的贡献。
    • 对仗:工整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麒麟、龟兹、南柯太守等典故的使用,丰富了诗的内涵。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历史的追忆、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大槐:象征故国与安宁。
  • 蚁垤:象征微小的努力与坚持。
  • 麒麟:象征吉祥与美好。
  • 龟兹:象征繁华的梦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琼箫”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音律
    • B) 战争的号角
    • C) 自然的景色
  2. “策勋带砺今何在”意在表达什么?

    • A) 对英雄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望
    • C) 对生活的满足
  3. “吾欲题君隧道”中“隧道”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理想的破灭
    • C) 生命的旅程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宋琬与李白的作品,两者均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风格上李白更为奔放,而宋琬则更为细腻与沉重。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唐诗宋词元曲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