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其十七》
时间: 2025-01-27 03:2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阶幽邃至巉巉,绝顶白云簪。
鼓山一梦缘谁解,峰回处,偈语珈蓝。
但祈莲花为证,红尘愿作鹣鹣。
罗裙怯怯近青衫,牵袂指尖尖。
归时不辨来时路,教人挽,甚是娇憨。
戏道鹣鹣之翼,双飞可越重岚。
白话文翻译:
在千阶幽深的山路上,直到巉峭的山顶,白云如簪子般点缀其中。
在鼓山的梦境中,这样的情缘又有谁能够理解呢?在山峰转弯的地方,有偈语和珈蓝的问候。
我只祈求莲花为证,愿在红尘中与鹣鹣相伴。
轻轻的罗裙在青衫旁边显得有些胆怯,手指轻轻相牵。
归来的时候,已分不清来时的路,教人忍不住挽留,真是娇憨可爱。
戏谑地说鹣鹣的翅膀,双双飞翔可以越过层层云岚。
注释:
- 千阶:形容山路陡峭,阶梯似的,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 幽邃:深邃而幽静,形容环境的静谧。
- 巉巉:形容山势陡峭。
- 簪:比喻白云如同簪子般装饰山顶。
- 鼓山:可能指代某种名山,象征精神的寄托。
- 偈语:佛教中用以启发智慧的诗句。
- 珈蓝:一般指佛教的寺庙。
- 鹣鹣:比喻恩爱之人,传说中鹣鹣是一种鸟,常成双成对。
- 罗裙:轻薄的裙子,象征柔美。
- 青衫:青色的衬衣,常用以代表书生或文人。
- 娇憨:形容娇羞而可爱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是当代诗人,活跃于新诗与古典诗词的创作中。他的作品往往结合传统与现代,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风入松 其十七》创作于崔荣江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过程中,反映了他对爱情、人生和精神寄托的探索。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及情感寄托的追求。
诗歌鉴赏:
《风入松 其十七》是一首充满灵性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运用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千阶幽邃至巉巉”描绘了高山的险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绝顶白云簪”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的美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连接。
“鼓山一梦缘谁解”一句,展现出诗人对梦境与现实的思考,似乎在感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此句中的“偈语珈蓝”则引入了佛教元素,暗示着一种超脱的智慧。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但祈莲花为证,红尘愿作鹣鹣”中得到了升华,莲花象征纯洁的爱情,鹣鹣则是对爱情美好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对恋人不辨归路的温馨场景,流露出一种无奈而甜蜜的情愫。
崔荣江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在传达一种人性化的情感,体现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阶幽邃至巉巉:山路陡峭深邃,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 绝顶白云簪:巅峰上白云如簪,装点了山的美丽。
- 鼓山一梦缘谁解:在鼓山的梦中,这份缘分又有谁能理解?
- 峰回处,偈语珈蓝:在山峰回转之处,佛教的诗句与智慧相伴。
- 但祈莲花为证:只愿以莲花作为爱情的证明。
- 红尘愿作鹣鹣:愿在红尘中与爱人相伴如鹣鹣。
- 罗裙怯怯近青衫:轻薄的裙子在青衫旁显得有些羞怯。
- 牵袂指尖尖:两人手指轻轻相牵,画面温馨。
- 归时不辨来时路:回家的时候已无法分辨来时的路。
- 教人挽,甚是娇憨:让人忍不住挽留,显得娇憨可爱。
- 戏道鹣鹣之翼:戏谑地说鹣鹣的翅膀。
- 双飞可越重岚:双双飞翔可以越过重重云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簪子,生动形象。
- 拟人:用“教人挽”来表现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罗裙怯怯近青衫”与“牵袂指尖尖”,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纯真爱情的向往以及在纷繁红尘中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将情感与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阶:象征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艰险。
- 白云:象征自由、梦幻与灵性。
- 莲花:代表纯洁和爱情的象征。
- 鹣鹣:象征恩爱与美好的爱情。
- 青衫与罗裙:传统文化中男女的服饰象征,表现出温柔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阶幽邃”是形容什么?
- A. 河流
- B. 山路
- C. 城市
- D. 森林
-
“红尘愿作鹣鹣”中“鹣鹣”代表什么?
- A. 友谊
- B. 恩爱之人
- C. 亲情
- D. 孤独
-
诗中提到的“莲花”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纯洁的爱情
- C. 名声
- D. 忍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洒脱的情感。
- 《水调歌头》: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直白,诗人对月的思考与对友人的向往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崔荣江相关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