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观灯下半开杏花》
时间: 2025-01-27 03:1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枝浓艳照华堂。暖贮春光。写生莫羡徐熙笔,风流在百子池傍。点缀红妆玉颊,帘苫粉淡宫妆。静怜疏影伴昏黄。添麝入香。惜花人老情缘在,云屏晚银烛高张。细泻一杯春露,浩歌微雨东墙。
白话文翻译:
一枝艳丽的花朵在华丽的堂室中绽放,温暖的春光在其中蕴藏。对画生动的形态不必羡慕徐熙的笔法,真正的风流自是在百子池旁。花儿点缀着红妆如玉的面颊,帘子轻垂如同淡雅的宫妆。静静地怜惜那疏影与昏黄的灯光相伴,香气中添了麝香。可惜花已凋零,人也渐老,但情缘依旧存在,云屏后银烛高高点亮。细细地倒入一杯春露,伴随着微雨在东墙轻歌。
注释:
- 浓艳:形容花色鲜明、艳丽。
- 暖贮春光:温暖的春光积蓄在花中。
- 徐熙:徐熙,北宋著名的花鸟画家,以生动的画风著称。
- 百子池:位于北京,是古代园林中著名的景点。
- 红妆玉颊:形容花朵如女子妆容般美丽。
- 宫妆:指宫廷女子的妆容,典雅而精致。
- 疏影:指花影稀疏的样子,暗示花的清幽。
- 添麝:加入麝香,增添香气。
- 惜花人老:对花的怜惜与人的衰老形成对比。
- 云屏:屏风,通常装饰华丽。
- 春露:春天的露水,象征清新与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字子贞,号白云山人,元代诗人,擅长词曲和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元代文人追求雅致与闲适的生活。王恽通过描写杏花,表达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风入松 观灯下半开杏花》是王恽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杏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开头的“一枝浓艳照华堂”,以鲜艳的杏花为引,瞬间吸引读者的目光,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春光中。接着,诗人引入徐熙的画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暗示真正的风流是自然中的生动景色,而非单纯的技艺展现。
在对花的细腻描写中,王恽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诸如对仗和比喻,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和画面感。通过“静怜疏影伴昏黄”,诗人传达了对花朵的怜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以“细泻一杯春露”收尾,象征着对春天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整首诗在明丽中透着一丝哀愁,使人不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也引发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展现了王恽深邃的艺术视野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枝浓艳照华堂:生动描绘出杏花的鲜艳,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 暖贮春光:突出春光的温暖与活力。
- 写生莫羡徐熙笔: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强调不必羡慕画家的技艺。
- 风流在百子池傍:真正的风流是自然中的美景。
- 点缀红妆玉颊:花朵如同女子的妆容,增添了美感。
- 帘苫粉淡宫妆:形象化的描写,展示了清淡雅致的美。
- 静怜疏影伴昏黄:展现诗人对花的怜惜与孤独的情感。
- 添麝入香:增添了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惜花人老情缘在:花虽凋零,但情感依旧存在。
- 云屏晚银烛高张:高耸的烛光映衬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 细泻一杯春露:象征春天的珍贵与生命的流逝。
- 浩歌微雨东墙:意象丰富,表达了在春雨中高歌的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美人的妆容,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对仗:如“点缀红妆玉颊,帘苫粉淡宫妆”,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惜花人老”赋予花与人的情感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杏花的盛开与凋谢,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美好。
- 灯光:象征着温暖与陪伴。
- 春露:象征生命中的珍贵时刻。
- 麝香:象征芬芳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风入松 观灯下半开杏花》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恽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徐熙”是哪一领域的人物?
- A. 书法家
- B. 画家
- C. 音乐家
-
“惜花人老情缘在”中的“情缘”指的是什么?
- A. 对花的感情
- B. 对人的感情
- C. 对生活的感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恽的《风入松 观灯下半开杏花》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恽更侧重于对美的细腻描摹与人生感慨,而白居易则是通过草的生长与凋谢,表现人生的离别与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王恽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