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豫让四首》

时间: 2025-01-24 07:04:01

义士忠臣不二君,漆身吞炭欲成仁。

若谋委质求亲幸,又抱奸心贼大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义士忠臣不二君,
漆身吞炭欲成仁。
若谋委质求亲幸,
又抱奸心贼大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忠臣义士的立场,他愿意为君主殚精竭虑,甚至以身殉职。然而,若是为了谋求个人的亲近和利益,而背弃了自己的信仰和原则,那便是背叛忠义的行为。

注释:

  • 义士:指忠心耿耿、为正义而奋斗的人。
  • 忠臣:指忠于君主、国家的臣子。
  • 不二君:不二,即不变心,忠诚于一位君主。
  • 漆身吞炭:比喻为了成全仁义而牺牲自己。漆身,指涂抹黑色以掩饰身份;吞炭,象征自我牺牲。
  • 谋委质:谋求个人的利益和地位。
  • 亲幸:得到君主的宠爱和亲近。
  • 奸心贼大伦:指心怀叛逆之心,破坏忠义的大道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义士”和“忠臣”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角色。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如屈原、豫让等,因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而被后世传颂。豫让是春秋时期的忠臣,为了报仇而宁死不屈,象征着忠贞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字承豫,号子之,宋代诗人,诗风清新,擅长抒情与咏史。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对忠臣义士精神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忠贞不渝的崇高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对那些背叛忠义、追求私利之人进行了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字面上表达了忠臣对君主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但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忠诚可能会受到考验。诗中通过“漆身吞炭”这一形象,传达了忠臣为成全仁义所做的极大牺牲,表现了其崇高的道德理想。与此同时,诗的后半部分则警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强调背叛忠义的后果,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对比。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在用词上极具力量感,尤其是“义士”“忠臣”等词,直接点明主题;而“漆身吞炭”则通过形象化的表达,使得忠诚和牺牲的主题更加生动。整首诗情绪真挚,寓意深远,既有对忠臣的赞美,也有对邪恶的警惕。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义士忠臣不二君:表明忠诚于君主的义士和忠臣。
    • 漆身吞炭欲成仁:强调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决心。
    • 若谋委质求亲幸:批判那些因私欲而背弃忠诚的人。
    • 又抱奸心贼大伦:指出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和对大义的破坏。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漆身吞炭”形象地表现了忠诚与牺牲。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前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忠诚与背叛为主题,强调了忠臣的价值观和对背叛的否定,体现了道德的崇高与人性的复杂。

意象分析:

  • 忠臣:象征着正义和道德的坚守。
  • :象征隐忍和牺牲,表现出忠誠的决心。
  • :象征着痛苦和牺牲,强调忠臣所承受的代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义士”是指什么?

    • A. 忠于君主的人
    • B. 追求个人利益的人
    • C. 背叛者
  2. “漆身吞炭”比喻了什么?

    • A. 对君主的忠诚
    • B. 个人的牺牲
    • C. 私欲的追求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忠诚与背叛
    • B. 爱情与友情
    • C. 财富与权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关于忠诚和理想的经典表达。
  • 《岳阳楼记》:范仲淹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思考。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普的这首诗与屈原的《离骚》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忠诚与牺牲主题上的不同表达。陈普的诗更注重警示与批判,而屈原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系统研究。
  • 《古文观止》:收录了许多古代名篇,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的风格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