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咏石》

时间: 2025-01-27 04:18:24

径庭掩尘踪静悄,雨长苔痕缭绕。

行处不妨花,容我醉眠偏好。

休扫,休扫。

待积落红多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咏石
作者: 张肯 〔明代〕

径庭掩尘踪静悄,
雨长苔痕缭绕。
行处不妨花,
容我醉眠偏好。
休扫,休扫。
待积落红多少。

白话文翻译:

在花园的小径上,尘埃被掩盖,显得格外安静;
细雨滋润着青苔,留下缭绕的痕迹。
走在这里,不必在意那些花,
让我在这里醉卧,正是我的偏好。
别扫,别扫,
等着那些落红积攒了多少。

注释:

  • 径庭:小路,庭院中的小径。
  • 掩尘踪:掩盖了尘土的痕迹,形容环境的宁静。
  • 苔痕:青苔的痕迹,雨水后留下的印记。
  • 不妨:不妨碍,意思是可以。
  • 醉眠:醉意沉沉地入睡,享受这种状态。
  • 休扫:不要扫除,表达对自然状态的珍视。
  • 积落红:指落花,期待积累的美丽景象。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诗人对简约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在明代,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并存,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使得许多诗歌反映了这种心态。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咏石》是一首典型的描写自然和闲适生活的词作。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一个静谧的庭院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开篇便以“径庭掩尘踪静悄”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细雨轻拂,苔痕缭绕,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接着,词人表达了对花的淡然态度,似乎在强调一种不被外物所扰的心境。最后一句“待积落红多少”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期待,更是一种对生活状态的哲思: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宁静与淡然,享受生活的点滴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径庭掩尘踪静悄”:描绘了庭院小径宁静的氛围,尘土被雨水冲刷,体现出一种清新。
    • “雨长苔痕缭绕”:雨后的青苔显得生机勃勃,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行处不妨花”:走在这里,不需要在意那些盛开的花,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随意态度。
    • “容我醉眠偏好”:表达了词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愿意沉醉在此。
    • “休扫,休扫”:反复呼吁不要打扰这一自然状态,突出对自然的珍惜。
    • “待积落红多少”:期待落花的积累,寓意生活的丰富和美好。
  • 修辞手法

    • 本诗多用描绘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感受。
    • 比喻与拟人隐含在自然景色中,给予了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倡导一种不被世俗繁杂所扰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径庭: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环境。
  • 苔痕: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 落红:象征美好的事物,虽短暂但值得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径庭掩尘踪静悄”旨在表达什么样的氛围? a) 喧闹
    b) 宁静
    c) 忧伤

  2. “容我醉眠偏好”中的“醉眠”反映了词人的什么态度? a) 对工作疲惫
    b) 对自然的享受
    c) 对烦恼的逃避

  3. 诗中“休扫”的意思是: a) 要扫地
    b) 不要打扰自然
    c) 清理杂物

答案

  1. b) 宁静
  2. b) 对自然的享受
  3. b) 不要打扰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宁静的追求,但其情感更为细腻,涉及个人情感;而张肯的《咏石》则更加关注自然景观,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淡然。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