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 十一 陈简讨献章 晚酌》
时间: 2025-01-11 01:43: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㬉风微柳匝溪,分明莎径未须迷。
莺声过涧还如近,蝶翅因花亦屡低。
心迹同原聊共赏,乾坤双歇恰单提。
芒鞋是处寻春好,不拣苍苔与沁泥。
白话文翻译
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柳树环绕着小溪,
清晰的莎草小径让我不至于迷失方向。
黄莺的歌声在溪水上空传来,仿佛就在耳边,
蝴蝶因花而低飞,时常停落。
心灵的足迹与自然和谐共赏,
天地之间恰巧静谧,只有我独自提着酒壶。
穿着芒鞋在各处寻觅春天的美好,
不挑剔苍苔和泥土的芬芳。
注释
- 日㬉:日光明媚的样子。
- 莎径:指长满莎草的小路。
- 莺声:黄莺的歌声。
- 涧:小溪。
- 心迹:心灵的痕迹或感受。
- 乾坤:天地,指自然环境。
- 芒鞋:用芒草编织的鞋,形象地描绘出一种随意、轻松的状态。
- 苍苔:生长在石头上的青苔。
- 沁泥:滋润的泥土,带有生机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静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诗词风格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夫之晚年,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动荡,他在此时的心境更加倾向于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晚酌时的心境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态度,追求简单而真实的快乐。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于溪边晏酌的悠然自得。在诗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好,阳光、微风、柳树、莎草小径等意象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黄莺的歌声和蝴蝶的翩翩起舞,更是渲染了这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诗人提到“心迹同原聊共赏”,表现出他与自然的融洽关系,既是对自我心灵的探索,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的最后两句“芒鞋是处寻春好,不拣苍苔与沁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他不在乎环境的细节,只在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与笔下的自然景色完美结合,体现了王夫之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㬉风微柳匝溪:描绘了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柳树环绕的小溪,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
- 分明莎径未须迷:强调小路的清晰,是一种对自然路径的把握。
- 莺声过涧还如近:黄莺的歌声在溪水上空回响,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 蝶翅因花亦屡低:蝴蝶因花而低飞,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 心迹同原聊共赏: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的共鸣。
- 乾坤双歇恰单提:天地之间静谧,诗人独自提着酒壶,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 芒鞋是处寻春好:穿着简朴的鞋子,随处寻找春天的美好。
- 不拣苍苔与沁泥:不挑剔环境的细节,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心境相结合,通过自然描绘内心的感受。
- 拟人:莺声和蝶翅的描绘,使得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心迹同原聊共赏,乾坤双歇恰单提”,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享受,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㬉:象征希望与光明,带来生机。
- 柳:春天的象征,代表柔美和生命的勃发。
- 莺声:代表春的气息,传递快乐与自由。
- 蝶翅:象征美丽与轻盈,展现生命的灵动。
- 芒鞋:象征游历与自由,表达一种随性洒脱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
- A. 暴风雨
- B. 春日阳光
- C. 冬天的雪
-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芒鞋”象征什么?
- A. 奢华
- B. 随意与自在
- C. 努力与拼搏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权利的渴望
- B. 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代表作,描绘春天的美景,情感细腻。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作品,展现春天到来的喜悦。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王夫之的《晚酌》,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但王维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与宁静,而王夫之则是春天的生机与欢愉。两者在意境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不同季节所带来的不同情感。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王夫之诗文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