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钱氏北墅作二章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2:54:03

吴越王孙昔所栖,今来宅者有山麛。

坦阴乱叶经秋败,藓末残阳向晚凄。

蔽阁如帘蛛罥网,扫廊为帚竹蟠泥。

幻泡一霎华灯宴,断句都昏旧壁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钱氏北墅作二章 其一
作者: 姚燮

吴越王孙昔所栖,今来宅者有山麛。
坦阴乱叶经秋败,藓末残阳向晚凄。
蔽阁如帘蛛罥网,扫廊为帚竹蟠泥。
幻泡一霎华灯宴,断句都昏旧壁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地方,如今却沦为荒凉的景象。诗人回忆起吴越王孙曾经居住的地方,如今却被山野的景色所包围。秋天的树叶散落一地,斑驳的阳光透过残存的树影,显得格外凄凉。被蛛网覆盖的阁楼,走廊上落满了竹叶和泥土。昔日的华丽灯会如今只剩下虚幻的记忆,墙上的旧题字也显得模糊不清。

注释:

  • 山麛:指山中的野兽,这里指代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 坦阴:平坦的阴凉处。
  • 藓末:指苔藓的碎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幻泡:比喻空幻的事物,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 断句:指墙壁上旧题字的模糊不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燮(1646-1719),字季克,号渭水,清代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质朴,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个体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姚燮的《过钱氏北墅作二章 其一》是一首具有强烈怀旧情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个曾经繁华的居所,如今却变得荒凉凄清的景象。开头两句提到吴越王孙的居所,鲜明地对比了历史上的辉煌与现在的落寞。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坦阴乱叶”、“藓末残阳”,生动地传达出秋天的景象和随之而来的悲凉感。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利用“蔽阁”、“扫廊”等意象,表现出环境的荒废与无人打理的状态,反映出时间对事物的摧残。最后两句通过“幻泡”和“断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突显了繁华的幻灭和历史的模糊,令人感受到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重现的无奈与伤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吴越王孙昔所栖” —— 提到吴越王孙,暗示了历史的辉煌和荣耀。
    2. “今来宅者有山麛” —— 现今的居所却被自然的景象所包围,表明环境的变化。
    3. “坦阴乱叶经秋败” —— 描绘秋季落叶的情景,象征着衰败与离去。
    4. “藓末残阳向晚凄” —— 残阳照射下的凄凉景象,增加了诗的忧伤氛围。
    5. “蔽阁如帘蛛罥网” —— 阁楼被蛛网覆盖,象征着荒废和无人问津。
    6. “扫廊为帚竹蟠泥” —— 走廊的脏乱,进一步表现出环境的破败。
    7. “幻泡一霎华灯宴” —— 昔日的繁华如泡影般虚幻,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8. “断句都昏旧壁题” —— 墙上旧题字模糊不清,象征着记忆的模糊与逝去。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幻泡”比喻往日的繁华,如泡沫般虚幻。
    • 拟人:如“残阳”赋予了时间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无常的感叹,反映了时间带来的变化与衰败,激发人们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思。

意象分析:

  • 山麛: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 秋叶: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衰败。
  • 幻泡:象征着虚幻与短暂,反映了人对繁华的追忆。
  • 旧壁题:代表着历史的痕迹与人们对过去的铭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越王孙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唐代
    D. 清代

  2. “幻泡一霎华灯宴”中“幻泡”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真实存在
    B. 短暂而虚幻的美好
    C. 生活的美好
    D. 人生的目标

  3. 诗中的“断句都昏旧壁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状的满意
    B. 对历史的忘却
    C. 对记忆的模糊与逝去的感慨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李白《静夜思》: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对比姚燮的《过钱氏北墅作二章 其一》与李白的《月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环境的变化,后者则侧重于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文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