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时间: 2025-04-29 04:16: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作者:苏辙
绕郭青峰睥睨屯,
入城流水縠文翻。
楼成始觉江山胜,
人去方知德业尊。
坐久浮云霾后岭,
酒醒飞雪变前村。
我来邂逅公归国,
犹喜登临共一樽。
池守滕元发时将解去。
丞相风流直至今,
朱栏仍对旧山林。
奔驰轩冕身何有,
跌宕图书意最深。
松绕城头风瑟缩,
江浮山外气阴森。
三年不起南迁想,
应有前人识此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池州的萧丞相楼上所见的景象与感受。诗中提到青峰环绕,流水潺潺,楼阁耸立,展现出江山的壮丽。人在离开后,才会真正意识到德行和业绩的珍贵。诗人长时间坐在楼上,观察浮云和飞雪的变化,感慨万千,最后与友人共饮一樽,表达了相逢的喜悦。
注释
字词注释:
- 睥睨:指目光注视、俯视。
- 縠文:水波荡漾时的纹路。
- 德业:指道德和事业。
- 邂逅:意外相遇。
- 轩冕:指高官显贵的象征。
- 跌宕:形容起伏不定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池州:历史上为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萧丞相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象征着风流和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明允,号庐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成就卓著,风格清新自然,关注民生与历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在池州的游历之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反映了他对人生、政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诗作,充分展现了苏辙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江山的赞美,尤其是“楼成始觉江山胜”,让人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美丽。
接着,诗人转向内心的反思,强调德业的重要,显示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自身的自省。“坐久浮云霾后岭,酒醒飞雪变前村”这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
最后,诗人与友人共饮,表达了相聚的欢喜,同时又蕴含着对别离的感慨。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友谊的珍视,构建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绕郭青峰睥睨屯:青峰环绕着城郭,像是在俯视着屯落。
- 入城流水縠文翻:进入城中,看到流水泛起如丝绸般的纹路。
- 楼成始觉江山胜:当楼阁建成时,才意识到江山的美丽超群。
- 人去方知德业尊:人离去后,才懂得德行和事业的珍贵。
修辞手法:
- 诗中大量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例如“流水縠文翻”生动描绘了流水的动态。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德业的反思,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峰: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楼阁:象征着文化和历史的积淀。
- 松:象征着长青与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绕郭青峰睥睨屯”中的“睥睨”是什么意思?
- A. 俯视
- B. 仰望
- C. 环绕
- D. 追随
-
诗中提到的“德业”主要指什么?
- A. 财富
- B. 道德和事业
- C. 学识
- D. 权势
-
诗人在楼阁中观察到的自然变化是?
- A. 彩虹出现
- B. 飞雪和浮云
- C. 日落西山
- D. 暴雨倾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苏辙的诗中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豪情,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与文化》
- 《苏辙评传》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