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时间: 2025-01-26 03:3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作者: 苏辙 (宋代)
开卷观古人,谁非一世英。
骨肉委黄垆,泯灭俱无情。
憧憧来无尽,扰扰相夺倾。
惊雷震朱夏,鲜能及秋鸣。
得酒且酣饮,问谁逃死生。
白话文翻译
打开书卷观看古人,谁不是一代英杰?
然而亲人却化作黄土,生死之间毫无情感。
人生如梦,来去匆匆,纷纷扰扰,争夺权势。
雷声轰鸣于炎热的夏日,鲜有人能比得上秋天的鸣响。
既然有酒,何不痛痛快快饮上一杯,问谁能够逃避生死?
注释
字词注释:
- 开卷: 翻开书卷。
- 黄垆: 指坟墓,古人常用“黄土”指代死亡。
- 憧憧: 形容来往匆匆,如浮云般无尽。
- 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 惊雷: 形象地描绘夏天的雷声。
典故解析:
- 朱夏: 指夏天,通常代表着生命的热烈和繁忙。
- 秋鸣: 代表成熟和凋零,暗示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苏东坡的弟弟,以诗词、散文和书法著称。苏辙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典雅深邃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饮酒时的即兴之作,受到陶渊明饮酒诗风的影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尤以对生死的探讨为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开卷观古人的视角开篇,直接引入了对过往英杰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骨肉委黄垆”的描写,表现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揭示了人生命运的脆弱与无情。接着,诗人用“憧憧来无尽,扰扰相夺倾”来描绘人生的纷繁复杂,展现出人们在世俗中争名夺利的无奈与疲惫。最后,诗人提到“得酒且酣饮”,似乎在劝慰自己,既然人生苦短,那么就痛快地享受当下的快乐,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诗歌在形式上简洁有力,意蕴深厚,展现了苏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传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死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开卷观古人: 诗人打开书卷,观察历史人物,反思古人的成就与命运。
- 谁非一世英: 质疑即使是英杰也难逃生死,强调人人平等的命运。
- 骨肉委黄垆: 亲人化为尘土,象征死亡的残酷。
- 憧憧来无尽: 生命如浮云,来去匆匆,无尽的轮回。
- 扰扰相夺倾: 生活的争夺与纷扰,令人心力交瘁。
- 惊雷震朱夏: 夏天的雷声,象征着剧烈的生命体验。
- 鲜能及秋鸣: 只有少数人能在生命结束时,像秋天的鸣叫一样留下回响。
- 得酒且酣饮: 既然有酒,就痛快饮酒,享受当下。
- 问谁逃死生: 最终,谁能逃避生死的问题。
修辞手法:
- 对仗: 使用了对仗的修辞,例如“憧憧”与“扰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骨肉委黄垆”用比喻手法表达生死的无情。
- 排比: “惊雷震朱夏,鲜能及秋鸣”用排比强调对生死的无奈与感慨。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面对生死,诗人选择了享受当下,体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人: 代表过去的智慧与经验。
- 黄垆: 死亡的象征,暗示生命的脆弱。
- 惊雷: 生命的剧烈与无常。
- 酒: 享受生活、逃避烦恼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陶渊明
- B. 苏轼
- C. 苏辙
- D. 李白
-
“骨肉委黄垆”中的“黄垆”指的是什么?
- A. 坟墓
- B. 田地
- C. 酒杯
- D. 古书
-
诗中提到的“惊雷”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热烈
- B. 生命的悲哀
- C. 生命的脆弱
- D. 生命的欢愉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 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李白《将进酒》: 通过饮酒表达对人生的豪情,展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激昂。
这两首诗和苏辙的作品一样,都探讨了生死与享受当下的主题,但表现的情感基调各有不同,陶渊明更为淡泊,李白则豪放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