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

时间: 2025-01-27 03:52:02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意思解释

渔家傲·秋思

原文展示: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白话文翻译:

边塞的秋天风景与往常不同,
衡阳的雁群飞走了,毫无留恋。
四周的边声与号角齐起,
在千重山峦中,长烟弥漫,落日映照孤城闭塞。
手中浊酒一杯,家在万里之外,
燕然的碑文尚未刻写,归来的计划毫无头绪。
羌笛悠悠,霜满大地,
人难以入睡,将军白发苍苍,征夫泪流满面。

注释:

字词注释:

  • 塞下:边塞地区,指边境的地方。
  • 衡阳:指湖南的一个城市,雁南飞的地方。
  • 边声:边境的号角声。
  • 长烟:指长长的烟雾。
  • 浊酒:泛指普通的酒,常与愁苦联系在一起。
  • 燕然:指燕然山,古时有刻碑的习俗,用以纪念回乡的愿望。
  • 羌管:羌族的乐器,悠扬动听。
  • 征夫:指在外征战的士兵。

典故解析:

  • 燕然未勒:出自《史记》,指未能刻下归乡的夙愿,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其诗文风格雄浑,思想深邃,注重现实关怀。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达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感悟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边疆频繁征战。诗人身处边塞,目睹战士的愁苦与思乡之情,因而写下此词,寄托自己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渔家傲·秋思》是一首充满浓郁思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边塞的秋天,感受到不同寻常的风景,首先引出了诗的背景。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季特有的萧瑟景象,随后转而谈到雁群的离去,象征着离别和孤独,这种情感在整个词中贯穿始终。

接着,诗人通过“浊酒一杯家万里”来表现自己深重的思乡之情,浊酒在这里不仅是饮品,更是诗人内心愁苦的象征。诗人意识到,尽管身处异乡,但对故乡的思念却如影随形。燕然未勒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归乡无望的感觉,反映了诗人对未能立功立业的无奈与惋惜。

最后几句通过对羌笛与白发征夫的描写,深化了战士们的辛劳与无眠,展现了国家动荡带来的影响。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及对战乱的忧思,令人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下秋来风景异:边塞的秋天景象与往年不同,暗示着环境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
  • 衡阳雁去无留意:雁群飞离,表现出离别之苦,雁的归去也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渴望。
  •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的号角声四处响起,传达出战斗气氛和悲凉情绪。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孤城的落日景象,展现出一种孤独与压抑的情感。
  • 浊酒一杯家万里:酒是愁苦的寄托,家在远方,表达出思乡的无奈。
  • 燕然未勒归无计:未能写下归乡的愿望,体现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失落。
  •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悠扬,伴随着寒霜,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描绘士兵的疲惫与将军的忧愁,表达了战乱带来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浊酒”比喻愁苦,寄托思乡之情。
  • 拟人:“羌管悠悠”使得乐器具有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长烟落日”,使得词句更加整齐有序,增加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愁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离愁与收获。
  • :代表着离别与归乡的希望。
  • :寄托诗人的愁苦与思乡之情。
  • 长烟与落日:描绘孤独与凄凉的边塞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苏轼
    • C) 范仲淹
    • D) 陶渊明
  2. “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燕然”指的是?

    • A) 一种鸟
    • B) 燕然山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酒
  3. 诗中提到的“羌管”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酒
    • C) 一种兵器
    • D) 一种风景

答案:

  1. C) 范仲淹
  2. B) 燕然山
  3. A) 一种乐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思乡之情,但更为直接,表现宁静的夜晚与思念的心情。
  • 《春望》:表达了国破家亡的忧伤,情感更为激烈,关注国家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仲淹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