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游觅唐舆题诗不见有怀其人八首 赵蕃 〔宋代〕 一纸日边裁,千山徼外开。 所同惟甲子,绝异是人才。 学问须传授,君家有自来。 嗟余独何者,道阻乃从洄。
白话文翻译:
一张来自日边的纸,千山之外展开。 我们共同拥有的只是甲子年,但人才却截然不同。 学问需要传承,你家自有渊源。 唉,我独自一人,道路阻塞,只能回流。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边:指京城,因京城在日出的方向。
- 裁:制作,这里指书写。
- 千山徼外:指边远地区。
- 甲子:中国传统纪年法中的一个周期,这里指时间。
- 人才:指人的才能和品质。
- 传授:指学问的传承。
- 自来:指自古以来的传统。
- 道阻:道路阻塞,比喻困难。
- 从洄:回流,比喻退步或困境。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对人才和学问传承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表达了对人才和学问传承的思考和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赵蕃在寻找唐舆的题诗不见后,怀念其人而作。诗中表达了对人才的赞赏和对学问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日边裁”和“千山徼外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视野和胸怀。诗中“所同惟甲子,绝异是人才”一句,深刻表达了时间相同但人才各异的感慨。赵蕃强调学问的传承,认为“君家有自来”,而自己则面临“道阻乃从洄”的困境,流露出对学问传承的重视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纸日边裁,千山徼外开。”:诗人描述一张来自京城的纸,在边远地区展开,象征着文化的传播和视野的开阔。
- “所同惟甲子,绝异是人才。”:诗人感慨时间相同,但人才各异,强调人才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 “学问须传授,君家有自来。”:诗人认为学问需要传承,而对方家族有深厚的学问传统。
- “嗟余独何者,道阻乃从洄。”:诗人感叹自己面临的困境,道路阻塞,只能回流,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日边裁”比喻来自京城的文化,“千山徼外开”比喻文化的传播。
- 对比:“所同惟甲子,绝异是人才”通过对比时间与人才的差异,强调人才的独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才和学问的传承。诗人通过对人才的赞赏和对学问传承的重视,表达了对文化传播和个人处境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边:象征京城,文化中心。
- 千山徼外:象征边远地区,文化传播的边缘。
- 甲子:象征时间,强调时间的共同性。
- 人才:象征人的才能和品质,强调人才的独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日边裁”指的是什么? A. 来自京城的纸 B. 边远地区的纸 C. 时间的流逝 D. 人才的差异
-
诗中的“所同惟甲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时间的共同性 B. 人才的独特性 C. 学问的传承 D. 道路的阻塞
-
诗中的“道阻乃从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学问传承的重视 B. 对人才的赞赏 C. 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D. 对文化传播的期待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对人才和学问传承的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对个人处境的无奈和对文化传播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人才和学问传承的思考,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