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
时间: 2025-01-11 10:5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草 赵蕃 〔宋代〕
入门空榛芜,半死犹未杭。 清霜且零落,纵蔓那得保。 奈何刺吾眼,快意思一扫。 童来乃钝锸,兀兀日又了。 兰枯艾长壮,乱多治则少。 君子小人欤,幽忧挂怀抱。
白话文翻译:
进入院门,只见杂草丛生,半死不活的草木还未清除。 秋霜降临,草木凋零,蔓延的杂草也无法保全。 为何要刺痛我的眼睛,让我痛快地一扫而光。 孩童拿着钝锹,日复一日地劳作。 兰花枯萎,艾草却长得茂盛,杂乱多而治理少。 这是君子还是小人呢,深深的忧愁挂在心怀。
注释:
- 榛芜:杂草丛生。
- 杭:清除。
- 清霜:秋霜。
- 零落:凋零。
- 纵蔓:蔓延的杂草。
- 刺吾眼:刺痛我的眼睛。
- 快意思:痛快地。
- 钝锸:钝锹。
- 兀兀:日复一日。
- 兰枯艾长壮:兰花枯萎,艾草却长得茂盛。
- 乱多治则少:杂乱多而治理少。
- 君子小人欤:这是君子还是小人呢。
- 幽忧:深深的忧愁。
- 挂怀抱:挂在心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描绘了田园中的杂草丛生,通过除草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晚年隐居时所作,通过对田园中杂草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中杂草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入门空榛芜,半死犹未杭”描绘了杂草丛生的景象,反映了田园的荒芜。“清霜且零落,纵蔓那得保”则进一步以秋霜的降临,暗示了杂草的命运。“奈何刺吾眼,快意思一扫”表达了作者对杂草的厌恶,以及想要清除它们的决心。“童来乃钝锸,兀兀日又了”则通过孩童劳作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兰枯艾长壮,乱多治则少”则通过对兰花和艾草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现象的混乱。“君子小人欤,幽忧挂怀抱”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忧虑,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门空榛芜,半死犹未杭:进入院门,只见杂草丛生,半死不活的草木还未清除。
- 清霜且零落,纵蔓那得保:秋霜降临,草木凋零,蔓延的杂草也无法保全。
- 奈何刺吾眼,快意思一扫:为何要刺痛我的眼睛,让我痛快地一扫而光。
- 童来乃钝锸,兀兀日又了:孩童拿着钝锹,日复一日地劳作。
- 兰枯艾长壮,乱多治则少:兰花枯萎,艾草却长得茂盛,杂乱多而治理少。
- 君子小人欤,幽忧挂怀抱:这是君子还是小人呢,深深的忧愁挂在心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兰枯艾长壮”中,兰花和艾草的对比,比喻了社会现象的混乱。
- 拟人:“奈何刺吾眼”中,将杂草拟人化,表达了作者对杂草的厌恶。
- 对仗:“清霜且零落,纵蔓那得保”中,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中杂草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忧虑。诗中,作者通过对杂草的厌恶,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兰花和艾草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现象的混乱,通过对孩童劳作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忧虑,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榛芜:杂草丛生。
- 清霜:秋霜。
- 零落:凋零。
- 纵蔓:蔓延的杂草。
- 钝锸:钝锹。
- 兰枯艾长壮:兰花枯萎,艾草却长得茂盛。
- 幽忧:深深的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入门空榛芜”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田园的荒芜 B. 田园的繁荣 C. 田园的宁静 D. 田园的热闹
-
诗中“清霜且零落”暗示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凋零 D. 冬天的寒冷
-
诗中“奈何刺吾眼”表达了作者对杂草的什么态度? A. 喜爱 B. 厌恶 C. 无所谓 D. 好奇
-
诗中“兰枯艾长壮”反映了什么现象? A. 自然的和谐 B. 社会的混乱 C. 生活的艰辛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 A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赵蕃《除草》: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对宋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 《赵蕃诗集》:收录了赵蕃的全部诗作,对赵蕃的诗歌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