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太皇太后阁六首》
时间: 2025-01-09 03:36:2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太皇太后阁六首》
作者
苏辙〔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决狱初迎雨,开仓旋嚷。
青黄今接夏,饥疫免忧春。
帘密风时度,宫深日倍长。
纻罗随节赐,黍麦趁新尝。
执热宁忘濯,清心自释烦。
东朝闻好语,畏日解余暄。
山磨玉尘除旧廪,捧箱采缕看新丝。
一年丰乐今将半,两殿欢声外得知。
舟楫喧呼招屈处,禽鱼鼓舞放生中。
百官却拜枭羹赐,凶去方知舜有功。
玉殿清虚过暑天,草庐烦促念民编。
外家近许迁新宅,不遣司农费一钱。
白话文翻译
在决狱初迎来雨水时,开仓后人们立即忙碌。现在青黄相接,夏季已至,饥荒和疫病都不再忧虑春天了。帘子紧闭,微风不时拂动,宫中深处,日子似乎更长。华丽的绸缎随节日赐予,新的黍和麦子也正好尝尝。面对酷热,宁愿忘记洗涤,清心寡欲自能释去烦恼。早晨的朝会听到好话,畏惧太阳照射下的余热。山磨的玉尘扫除旧粮仓,捧着箱子采集新的丝线。一年丰收的乐事已过半,宫殿外欢声笑语传来。舟船呼喊声招唤着归处,禽鱼在放生中欢舞。百官恭敬地拜谢赐予的枭羹,凶事一去方知舜帝的功德。玉殿清幽度过暑天,草庐内心烦躁思念民众的编织。外家近来许可以迁新宅,连司农也不费一文钱。
注释
字词注释
- 决狱:指审判案件或惩罚罪犯。
- 青黄:指青稞与黄麦,形容夏季农作物的生长。
- 纻罗:指丝绸,古时常用于节庆赐予。
- 枭羹:指用枭鸟做的羹,古代视为珍品。
典故解析
- 舜有功:指舜帝是中华古代的贤明君主,对民众有恩德,诗中借以描绘社会昌盛的局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由,号涧庐,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他在文学上主张“以文会友”,强调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端午节前后,表达了对丰收与民生安宁的期待,同时反映出作者对政治局势的关注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的繁荣和喜庆,表现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丰收的庆祝。开头部分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夏季场景,随之而来的则是对于节日的期待与欣喜。作者运用生动的意象,如“舟楫喧呼招屈处”,展现了社会的活力与繁忙。在政治层面,诗中提到的“百官却拜枭羹赐”则表明了对当权者行善治国的赞美,反映出对社会稳定和繁荣的期盼。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节日的欢快庆祝,也有对国家和百姓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决狱初迎雨,开仓旋嚷:在审判开始时,雨水降临,开仓后人们忙着讨论。
- 青黄今接夏,饥疫免忧春:青稞与黄麦相继成熟,饥荒与疫病在夏季不再担忧。
- 帘密风时度,宫深日倍长:窗帘紧闭,微风时不时拂动,宫中深处,日子变得更长。
- 纻罗随节赐,黍麦趁新尝:节日时,华丽的丝绸相继赐予,新的黍和麦子也正好尝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舟楫喧呼”,将舟船比作喧闹的场景,形象生动。
- 对仗:如“青黄今接夏,饥疫免忧春”,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富足、国泰民安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社会繁荣的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希望与滋润,意味着丰收。
- 青黄:象征着农作物的生长,代表着夏季的到来与丰收的期盼。
- 丝绸:象征着节日的富贵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兄弟是谁? A. 苏东坡
B. 苏小妹
C. 苏武
答案:A -
“百官却拜枭羹赐”的意思是什么? A. 感谢食物
B. 赞美皇帝
C. 祈求长寿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青黄”指的是? A. 青稞与黄麦
B. 青山与黄河
C. 青天与黄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辙与苏轼的诗作:两者都注重对民生的关注,但苏辙的诗风更显温和与细腻,而苏轼则更显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