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豫途中作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03:50:09

弧矢当年志,舟车敢惮劳。

高堂辞白发,行箧检青袍。

我感饥驱出,人誇游兴豪。

江南秋水阔,极目正滔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赴豫途中作二首 其一
承培元

弧矢当年志,舟车敢惮劳。
高堂辞白发,行箧检青袍。
我感饥驱出,人誇游兴豪。
江南秋水阔,极目正滔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志向,虽然如今身处旅途,仍然不怕艰辛。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带着青色的袍子出发。我虽然感到饥饿,但人们称赞我游历的豪情壮志。江南的秋水宽广无边,远望过去,水流滔滔不绝。


注释:

  • 弧矢:指弓箭,象征着当年的志向和豪情。
  • 敢惮劳:不怕辛劳,表示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无畏。
  • 高堂:指父母所在的家,辞别意指对家庭的依依不舍。
  • 行箧:行李箱,检青袍指的是整理出发的行装。
  • 感饥:感到饥饿,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 游兴豪:游历的豪情,赞美诗人追求的精神。
  • 滔滔:形容水流的声势,象征着江南秋水的壮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承培元,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诗歌成就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赴豫的途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追求理想的决心。生活在清代,社会环境动荡不安,诗人寄情于自然,通过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心声与志向。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真挚的情感为基础,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开篇“弧矢当年志”不仅回顾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通过“舟车敢惮劳”可以看出,尽管旅途艰辛,诗人依然坚定不移,体现了勇敢追求理想的精神。

“高堂辞白发”则透露出对亲人的离别之情,既有对家庭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的“行箧检青袍”,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旅途的准备与出发前的心情。诗人在“感饥驱出”中表现出旅途的艰难,然而“人夸游兴豪”又反映出他所追求的积极精神,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最后两句“江南秋水阔,极目正滔滔”以壮阔的江南景象作结,描绘了秋水的辽阔与流淌,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壮志犹如这滔滔江水,奔腾不息,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理想的追求,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弧矢当年志:回忆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
  2. 舟车敢惮劳:强调不怕旅途的艰辛。
  3. 高堂辞白发:告别年迈的父母,表达离愁别绪。
  4. 行箧检青袍:准备出发,展现出对理想追求的决心。
  5. 我感饥驱出:旅途中的艰苦感受。
  6. 人夸游兴豪:他人赞美的游历精神。
  7. 江南秋水阔: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
  8. 极目正滔滔:远望水势浩荡,象征理想的无限可能。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自然景象比喻理想与追求。
  • 对仗:如“舟车敢惮劳”与“高堂辞白发”,形成对称的美感。
  • 夸张:通过“滔滔”增强景象的宏大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家庭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弧矢:象征理想与追求的武器。
  • 舟车: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奔波。
  • 高堂:象征家庭与亲情的牵挂。
  • 青袍:代表出征的决心与勇气。
  • 秋水:象征自然之美与诗人心中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弧矢”指的是什么?
    A. 家乡 B. 理想 C. 旅途

  2. “高堂辞白发”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愤怒

  3. “江南秋水阔”中的“阔”意思是什么?
    A. 狭窄 B. 宽广 C. 深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杜甫《春望》相比,承培元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人理想与自然的结合,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感受。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生活的思考,然而表现形式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典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