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篇赠珪老》
时间: 2025-01-10 22:3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我三友,四海吴李孙。
抱能不时施,戎马生中原。
孙既北随难,落日黄尘昏。
吴亦南投荒,蛮瘴愁朝暾。
李今又去我,浮槎杂鼍鼋。
飞涛渺何极,海天相吐吞。
蘧蘧遗此老,死生信乾坤。
颠沛吴江渚,投依楚山樊。
修水抱苍巅,剑气埋云根。
悠然竹林下,乃有幽有存。
神交迹两忘,高风嫋孤幡。
慰我念友心,方外得所敦。
空寂湛禅悦,中有诗清温。
我亦忘世者,早窥治乱源。
忠臣泣庙社,志士伤丘园。
欲持一寸胶,往澄九河浑。
晚知未得力,翻经委空言。
迨此从君游,始脱百忧繁。
五君与六逸,岁久名方尊。
他日竹庵东,更开支许轩。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有三位朋友,他们分别是吴、李、孙。
他们在不同的时刻展现才华,战马驰骋于中原。
孙子已经在北方随难而去,落日下黄尘迷蒙。
吴子也南下投荒,蛮荒之地愁苦不已。
李子如今又离我而去,漂浮在水上的木筏与水兽相杂。
海浪浩渺无边,海天相接吞吐。
我这老者孤独留存于世,却信仰生死有定。
颠沛流离于吴江之渚,依偎于楚山之巅。
修水环绕苍翠的高峰,剑气埋藏在云根之下。
悠然于竹林之下,心中有幽静与存在。
与友人神交忘却痕迹,高洁的风气如孤帆在飘扬。
安慰我思念友人的心,超脱尘世得以交融。
空寂中感受禅悦,心中有诗的清温。
我也是个忘世之人,早已洞察治乱的源头。
忠臣为庙社悲泣,志士为丘园伤心。
想要持一寸胶水,去清澄九河的浑浊。
虽然晚年未能有所作为,翻阅经典却感到空虚。
直到与君游玩,才开始摆脱百忧的繁杂。
五君与六逸,岁月久远名声方才显赫。
未来在竹庵东边,期待再开许轩之会。
注释:
- 三友:指的是三位朋友,分别是吴、李、孙。
- 戎马:指的是战马,象征战争。
- 蛮瘴:指的是南方的瘴气,表示环境恶劣。
- 浮槎:漂浮的木筏。
- 蘧蘧:古代指的是老年人,形容孤独。
- 高风:指的是高洁的风范。
典故解析:
- 吴江:古代地名,常象征离别与流亡。
- 楚山:指的是楚地的山脉,常用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诗风清新,善于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友人离去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三友篇赠珪老》是一首充满思念与哲理的诗作,诗人在诗中回忆与三位朋友的交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的开头便以“三友”引入,瞬间勾起了读者的兴趣,接着描绘出朋友们各自的遭遇,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对吴、李、孙三位朋友的追忆,抒发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飞涛”、“落日”、“竹林”,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在对友人情感的表达上,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如“忠臣泣庙社,志士伤丘园”,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的最后几句,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的状态,期望在未来与友人再次相聚,表现了对友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对友谊与人生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人以“三友”开篇,表明与三位朋友的深厚情谊。
- 描述他们各自的遭遇,展现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 提到自然景象,强化内心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思念。
- 通过对比,表达对忠臣与志士的惋惜,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注。
- 最后描绘出一种宁静的心态,向往与友人重聚的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剑气埋云根”,形象地表现出高洁的气节。
- 对仗:如“忠臣泣庙社,志士伤丘园”,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高风嫋孤幡”,赋予风帆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的回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涛:象征不可捉摸的命运。
- 落日:象征离别与时间的流逝。
- 竹林:象征宁静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位朋友分别是谁?
- A. 吴、李、孙
- B. 张、王、赵
- C. 刘、陈、黄
- D. 何、林、郑
-
诗中提到的“蛮瘴”主要指什么?
- A. 南方的瘴气
- B. 北方的寒风
- C. 西方的沙尘
- D. 东方的海潮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许翰的《三友篇赠珪老》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但许翰更注重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哲理,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友情的豪情与自然的壮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许翰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