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次韵张梦辰秋感》
时间: 2025-02-04 15:2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城路 次韵张梦辰秋感
作者: 董纪 〔明代〕
木犀花落芙蓉绽,知他雁门开未。
金谷园中,平泉庄上,又见许多兴废。
今非昔比。试仔细思量,越添憔悴。
怕上高楼,夕阳山外水东逝。
重经王谢邻里,尚依然认得,门巷还是。
车马谁来,管弦何在,惆怅盛筵难继。
吾生老矣。比宋玉愁多,更加一倍。
月到窗前,满城砧韵起。
白话文翻译:
木犀花已经凋落,芙蓉花又开始绽放。
不知道雁门的消息是否已经传来?
在金谷园和平泉庄,依旧可以看到许多兴衰的痕迹。
如今的情况与往昔大相径庭。
仔细思量,心中愈发感到憔悴。
我害怕登上高楼,望见夕阳在山外水面上缓缓流逝。
再次走过王谢家邻里,仍然可以认得,门巷依旧如故。
可是车马已不再,管弦乐器何在?
惆怅之情使得盛筵难以延续。
我的生命已然衰老,愁苦比宋玉还要多一倍。
月光洒在窗前,满城的砧声渐起。
注释:
- 木犀花:一种花香浓郁的植物,象征秋天的气息。
- 芙蓉:又称荷花,常用于描绘美丽的景象。
- 雁门:指的是雁门关,古时北方边境的一个重要关口,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金谷园:古代文人聚会的地方,常用于描绘繁华与兴盛。
- 王谢:指王氏与谢氏两大家族,常代表着旧时的繁华与荣耀。
- 砧韵:砧板敲打的声音,代表着家中制作食物的场景,也可以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平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纪(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写诗,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方面有独特造诣。其作品常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受秋天的影响,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忧伤与怀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并通过对自然变化的观察,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惆怅。开篇用“木犀花落芙蓉绽”引入,形成一种季节交替的美感,紧接着通过“知他雁门开未”,传达出对远方朋友的牵挂与思念。接下来的“金谷园中,平泉庄上”,则是对往日繁华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今非昔比”一句,直白而有力,表达了诗人对比过去的感慨,而“越添憔悴”中的“憔悴”一词,不仅指外貌的衰退,更是内心感情的真实写照。接下来的高楼与夕阳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诗人似乎在高处俯瞰,感受到的是时间的无情和生活的空虚。
最后两句“吾生老矣,比宋玉愁多,更加一倍”,将个人的忧伤与历史人物宋玉的愁苦相提并论,显示出诗人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犀花落芙蓉绽:描绘秋季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知他雁门开未:表达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思念。
- 金谷园中,平泉庄上:回忆昔日的繁华与兴盛。
- 今非昔比:感叹现状与往昔的对比。
- 试仔细思量,越添憔悴:深入思考后,内心的忧伤愈加明显。
- 怕上高楼,夕阳山外水东逝:高处的无奈与对时间流逝的恐惧。
- 重经王谢邻里:重访旧地,感受到时光的变迁。
- 车马谁来,管弦何在:昔日繁华不再,现状的空落。
- 惆怅盛筵难继:对往日欢乐的惋惜。
- 吾生老矣:自我反思,感到岁月已老。
- 比宋玉愁多,更加一倍:将个人的愁苦与历史人物的愁苦相比较,表明自己的感受更为沉重。
- 月到窗前,满城砧韵起:月光照耀下,生活的琐碎与平淡再次浮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今非昔比”对比过去与现在,增强了诗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 意象:如“夕阳”、“高楼”等意象,生动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绪。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犀:象征秋天,传递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短暂,代表青春的逝去。
- 雁门:象征离别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金谷园:象征昔日的繁华,映射人们对过往的怀念。
- 夕阳:象征生命的尽头与时间的流逝。
- 砧韵:代表琐碎的生活,暗示着日常的无奈与平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金谷园”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繁华与兴盛
- C. 离别
- D. 自然
-
填空题:诗中“怕上高楼,夕阳山外水东逝”表达了诗人对__的恐惧。
-
判断题:诗人认为自己的愁苦比宋玉少。 (对/错)
答案:
- B
- 时间流逝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具有浓厚的乡愁与对往昔的思念,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寂寞,而董纪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变迁的感受。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使用了月亮这一意象,但杜甫更注重家人之间的情感,而董纪关注的是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情感表达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