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闻歌有感》

时间: 2025-02-04 15:34:11

百年风物归残劫,沉疴问谁能起。

一旨承天,三军列甲,钦此都成民意。

长城既毁。

便重赋招魂,枉抛心计。

一片歌欢,断红宁醒祖龙睡。

强权祗今剩几。

去来春渐远,王霸难继。

南海风潮,中东战伐,莫把人心旁置。

残山剩水。

怅明日黄花,著愁无地。

坐看窗云,柳烟斜照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年风物归残劫,沉疴问谁能起。
一旨承天,三军列甲,钦此都成民意。
长城既毁,便重赋招魂,枉抛心计。
一片歌欢,断红宁醒祖龙睡。
强权祗今剩几,去来春渐远,王霸难继。
南海风潮,中东战伐,莫把人心旁置。
残山剩水,怅明日黄花,著愁无地。
坐看窗云,柳烟斜照里。

白话文翻译:

经过百年的磨难,风物都已归于残破,沉重的病痛究竟有谁能够振兴?
天子的旨意下达,三军整装待发,这一切都成为民众的意愿。
长城既然已毁,重赋招魂的诗篇,真是徒劳无益。
欢歌笑语中,断红花瓣也难以唤醒沉睡的祖龙。
如今强权还剩下多少?往昔的春天逐渐远去,王霸之道难以持久。
南海的风潮,中东的战争,请不要将人心抛在一旁。
残余的山水,面对明日的黄花,愁苦无处可诉。
我坐在窗前,看那云卷云舒,柳烟在斜阳下闪烁。

注释:

  • 归残劫:归于残破的劫难,指经过灾难后留下的残景。
  • 沉疴:深重的病痛,暗指国家或社会的困境。
  • 承天:承接上天的旨意,古代常指皇帝的命令。
  • 三军列甲:指军队整装待发,准备出征。
  • 招魂:古代文化中,通过诗歌或仪式召唤亡灵。
  • 祖龙:传说中的龙,象征国家或民族的精神。
  • 强权:指统治者的权力。
  • 王霸:古代政治理论,指王道和霸道的统治方式。
  • :感到失落或悲伤。
  • 黄花:通常指菊花,象征着清白和高洁,也有“黄花晚节”的隐喻。
  • 柳烟:柳树的烟雾状,形容轻柔的柳条和细腻的景象。

典故解析:

  • 长城既毁:指历史上长城的沦陷,象征国家的衰败。
  • 祖龙睡:典出《山海经》,祖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民族的精神与寄托。
  • 南海风潮,中东战伐:反映当今世界的动荡局势,寓意对国际局势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目睹了社会的变迁与历史的沉浮,作品多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与人心的变化。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全球局势动荡、国家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台城路 闻歌有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通过对百年风物的回顾,诗人感叹时局的沧桑变化,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忧虑。开篇“百年风物归残劫”,以沉痛的语气呈现出历史的悲惨与无奈,令人感受到时代的重压。

接着,诗人通过“承天”“三军列甲”的描写,展现了当权者的决策与民意的冲突,反思了历史上无数次的兴衰轮回。长城的毁灭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与衰败,诗人对“招魂”的探讨,表达了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受,似乎在呼唤国家的复兴。

在后半部分,诗人关注当下国际局势,提及“南海风潮,中东战伐”,显示出对全球局势的忧虑。他希望人心能得到重视,认为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所在。“残山剩水”之句,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反衬内心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在动荡中寻求宁静的渴望。

整首诗在音韵和意象上都相辅相成,诗人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历史思考,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风物归残劫:百年来的风物经历了残酷的劫难,变得破败不堪。
  2. 沉疴问谁能起:沉重的病痛中,谁能够重新振兴?
  3. 一旨承天:一个旨意来自天子,三军都整装待发,似乎这一切都代表了民众的心声。
  4. 长城既毁:长城已经被摧毁,象征国家的衰败。
  5. 便重赋招魂:于是重写招魂的诗篇,但这似乎是徒劳。
  6. 一片歌欢:欢声笑语中,失去的花瓣却无法唤醒沉睡的祖龙。
  7. 强权祗今剩几:如今的强权究竟还剩下多少?
  8. 去来春渐远:昔日的春天已渐行渐远,王霸之道难以再现。
  9. 南海风潮:南海的风波和中东的战争,请不要忽视人心。
  10. 怅明日黄花:对未来的黄花感到惆怅,愁苦无处可诉。
  11. 坐看窗云:我坐在窗前,看那云卷云舒,柳烟斜照的情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例如“长城既毁,便重赋招魂”。
  • 比喻:通过“祖龙睡”比喻国家的沉睡与衰落。
  • 象征:黄花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失落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长城:象征着国家的防线与历史的积淀。
  2. 歌欢:象征着民众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黄花:象征着希望与失落,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4. 柳烟:象征着柔和的自然意象,营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城既毁”象征着什么? A. 国家繁荣
    B. 国家衰败
    C. 自然风光
    D. 民众欢笑

  2. “南海风潮,中东战伐”反映了什么? A. 国家和平
    B. 国际局势动荡
    C. 民众幸福
    D. 历史悠久

  3. 诗中的“百年风物归残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沧桑与无奈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具有历史感与哲理思考。
  2.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国家动荡的情景,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对比:

与王蛰堪的《台城路》相比,李白的《静夜思》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蛰堪则在个人情感中融入了对历史与国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更为宏大的视野与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当代诗人访谈录》
  • 《王蛰堪诗集》

相关诗句

百年风物归残劫,沉疴问谁能起。下一句是什么

一旨承天,三军列甲,钦此都成民意。上一句是什么

一旨承天,三军列甲,钦此都成民意。下一句是什么

长城既毁。上一句是什么

长城既毁。下一句是什么

便重赋招魂,枉抛心计。上一句是什么

便重赋招魂,枉抛心计。下一句是什么

一片歌欢,断红宁醒祖龙睡。上一句是什么

一片歌欢,断红宁醒祖龙睡。下一句是什么

强权祗今剩几。上一句是什么

强权祗今剩几。下一句是什么

去来春渐远,王霸难继。上一句是什么

去来春渐远,王霸难继。下一句是什么

南海风潮,中东战伐,莫把人心旁置。上一句是什么

南海风潮,中东战伐,莫把人心旁置。下一句是什么

残山剩水。上一句是什么

残山剩水。下一句是什么

怅明日黄花,著愁无地。上一句是什么

百年风物归残劫,下一句是什么

沉疴问谁能起。上一句是什么

沉疴问谁能起。下一句是什么

一旨承天,上一句是什么

一旨承天,下一句是什么

三军列甲,上一句是什么

三军列甲,下一句是什么

钦此都成民意。上一句是什么

钦此都成民意。下一句是什么

长城既毁。上一句是什么

长城既毁。下一句是什么

便重赋招魂,上一句是什么

便重赋招魂,下一句是什么

枉抛心计。上一句是什么

枉抛心计。下一句是什么

一片歌欢,上一句是什么

一片歌欢,下一句是什么

断红宁醒祖龙睡。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