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九月晦日尚未得归
作者: 秦瀚 〔明代〕
亭外桂花香满,秋入芙蓉过半。
衰柳不禁风,黄叶乱飘无限。
目断,目断,愁望故乡偏远。
白话文翻译:
在亭子外,满是桂花的芬芳,秋天已经过了一半。
衰弱的柳树抵挡不住风,黄叶无止境地飘落。
眼望远方,眼望远方,愁苦地思念遥远的故乡。
注释:
- 桂花香满:指桂花盛开的香气弥漫开来。
- 秋入芙蓉过半:秋天已经过去一半,芙蓉花的盛开正逐渐凋零。
- 衰柳:形容柳树的衰败,暗示着秋冬的来临。
- 黄叶乱飘无限:黄叶在风中飘散,象征着离散与无尽的惆怅。
- 目断:目光所及的地方,隐喻着对故乡的无尽想念。
典故解析:
- 桂花:象征着高洁和思乡之情,常用于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 芙蓉:此处可能指代美丽的女子或美好的事物,代表着秋的美丽与凋零。
- 衰柳:柳树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与哀伤,衰败的柳树更是烘托了诗人的愁苦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瀚,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情感细腻且极具感染力。他的诗歌常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九月之末,正值秋深,诗人可能因未能归乡而感到深深的思念。社会环境中,离别与思乡的情感在当时的文人中十分普遍,秦瀚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如梦令 九月晦日尚未得归》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词,诗人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流露出惆怅的情感。开头两句“亭外桂花香满,秋入芙蓉过半”通过桂花的香气和芙蓉的凋零,引入了秋天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萧瑟的意境。接着,诗人以“衰柳不禁风,黄叶乱飘无限”描绘了秋风中的柳树与飘落的黄叶,生动地体现了秋天的无情与自然的悲凉。
情感的转折在“目断,目断,愁望故乡偏远”中达到高潮,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重复的“目断”更是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强度,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尽的等待与惆怅。整首词在优美而悲凉的意象中,传递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外桂花香满:描绘了亭子外桂花盛开的美好景象,香气四溢,营造出秋天的浓厚氛围。
- 秋入芙蓉过半:暗示秋季已深,芙蓉花开始凋零,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衰柳不禁风:柳树的衰败与秋风的肆虐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 黄叶乱飘无限:黄叶在风中飘散,象征着离别与不舍,传达出一种无尽的惆怅。
- 目断,目断:重复的句式强化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无望的期待与深沉的孤独。
- 愁望故乡偏远:愁苦地望着遥远的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人的情感,桂花与秋天的结合,象征着美好的记忆与时光的流逝。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得衰柳与黄叶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心情。
- 对仗:在词句的构造中,使用平衡的结构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秋天的意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忧伤而美丽的诗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着思乡与高洁,连接着美好的回忆。
- 芙蓉:美丽却易逝,代表了青春的消逝与时间的流转。
- 衰柳:象征着离别与哀伤,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黄叶:无尽的飘落,象征着无奈与失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桂花”主要象征什么?
- A. 寂寞
- B. 思乡
- C. 失落
-
“目断,目断”这一句有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夸张
- C. 重复
-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愉
- B. 思念
- C. 愤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情感的经典诗作。
- 《月夜忆舍弟》 杜甫:描绘思念兄弟的情感,与本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如梦令》:两首诗都是思乡之作,前者通过月夜的静谧引发思乡,后者则通过秋天的萧瑟表达愁苦,情感基调虽不同,但均渗透着深厚的乡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