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秋暮
平野遥连湘渚。
暮色凉生碧树。
待望月华明,
愁听闲宵风雨。
无绪,无绪。
最是寒烟数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象:远处的平原与湘水相连,暮色渐渐凉爽,映衬着青翠的树木。我期待着明亮的月光,却又愁苦地倾听着夜晚的风雨声,心中没有一点头绪。最让人感到寒意的,便是那几缕缥缈的烟雾。
注释:
- 湘渚:指湘江的水边,渚是水中的小洲。
- 暮色:指黄昏时分的暗淡光线。
- 月华:月光,诗中用以表达对明月的期待。
- 闲宵:悠闲的夜晚。
- 无绪:心中没有思绪,形容一种迷茫或无奈的感觉。
- 寒烟:寒冷的烟雾,传达出秋天的凄凉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明代词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作品风格往往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
《如梦令 秋暮》创作于秋天的傍晚,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心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本词以秋天的傍晚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场景。开头两句“平野遥连湘渚”与“暮色凉生碧树”,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清幽与冷清。此时,远处的湘水与平野相连,给人一种开阔而又孤寂的感觉,正如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待望月华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然而紧接着的“愁听闲宵风雨”则展现了词人心中的无奈与惆怅,似乎月光的明亮无法驱散内心的阴霾。
最后一句“最是寒烟数缕”,不仅总结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也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冷清和孤寂的氛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秋天的美与忧伤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对于自然的感悟和对自身情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野遥连湘渚:描绘了开阔的田野与湘江相连,构建出辽阔的自然景观。
- 暮色凉生碧树:晚上降临时的凉意与青翠的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待望月华明:表达了对月光的期待,暗示了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愁听闲宵风雨:夜晚的风雨声让人感到忧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 无绪,无绪:反复强调内心的无头绪,增强了诗句的情感张力。
- 最是寒烟数缕: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寒烟象征着孤独与凄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平野遥连湘渚”与“暮色凉生碧树”,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月华、寒烟等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 拟人:将“闲宵风雨”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暮色的感慨,透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对于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渚:象征着自然与人心的连接。
- 暮色: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月华: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寒烟:传达出孤独与凄凉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平野遥连湘渚”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繁华的城市
- B. 开阔的田野与湘江
- C. 陌生的海洋
- D. 寂静的山林
-
“无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迷茫与无奈
- C. 快乐
- D. 愤怒
-
诗中“寒烟数缕”主要传达了什么?
- A. 温暖
- B. 生命
- C. 孤独与凄凉
- D. 欢乐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沈宜修的《如梦令 秋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为“如梦令”体裁,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沈宜修更侧重于秋天的孤寂,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柔情与对往昔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沈宜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