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其三 掬水月在手》

时间: 2024-09-19 20:47:38

宝镜碧空才展。

玉指银盘新盥。

孤影落清波,欲把广寒抟转。

休叹。

休叹。

人与嫦娥不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其三 掬水月在手
作者:夏言 〔明代〕

宝镜碧空才展。
玉指银盘新盥。
孤影落清波,
欲把广寒抟转。
休叹。
休叹。
人与嫦娥不远。

白话文翻译:

这段时间,明亮的镜子映照着碧蓝的天空。
玉指轻抚着新洗的银盘。
孤独的身影投落在清澈的水波上,
想要把那月亮从广寒宫中捞起。
别再叹息,
别再叹息,
人与嫦娥的距离并不遥远。

注释:

字词注释:

  • 宝镜:美丽的镜子,象征着美好事物。
  • 碧空:碧蓝的天空,形容晴朗的天气。
  • 玉指:如玉般的手指,形容女子的纤细优雅。
  • 银盘:银色的盘子,可能指盛水的器皿。
  • 孤影:孤独的影子,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情感。
  • 广寒:指月宫,嫦娥所居之地。
  • 抟转:捞起或转动,形容对月的渴望。

典故解析: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寓意美丽与孤独。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甚广,成为诗歌中的经典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明代诗人,字季方,号梦溪,晚号青山,善于作诗,尤以词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如梦令 其三》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月亮,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 其三》在意象上极为丰富,通过月亮、水波、孤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孤寂的氛围。开篇的“宝镜碧空才展”,不仅描绘了晴空下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接下来的“玉指银盘新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女子的柔美,展现了一种清新优雅的气质。

“孤影落清波”一句,透出一种孤独的感受,仿佛诗人在借助水波的倒影,映射出自己内心的寂寞与渴望。欲将月亮捞起的幻想,蕴含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憧憬,同时也反映出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最后的“休叹”,呼唤了诗人内心对嫦娥和月亮的向往,表达了人与美好事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词通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镜碧空才展:描绘出晴朗的天空,暗示着一种美好的开始。
  • 玉指银盘新盥:细腻的描写女性的指尖,体现了优雅与细致。
  • 孤影落清波:强调孤独感,影子映在水波上,暗示着对理想的追求。
  • 欲把广寒抟转: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休叹。:呼吁不必叹息,传达出一种积极的态度。
  • 人与嫦娥不远:暗示人与理想之间并不遥远,给予读者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理想,表现出理想的美好。
  • 拟人:赋予影子以情感,增强作品的情感层次。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仗工整,提高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考,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理想与渴望,具有浪漫和孤独的双重特征。
  • 水波:象征着流动的时间和生命的变化。
  • 孤影: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反映出内心的寂寞与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指哪个神话角色?

    • 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 B. 月亮女神
    • C. 仙女下凡
    • D. 隐士
  2. “玉指银盘新盥”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手指的优雅
    • B. 碧空的美丽
    • C. 餐桌的丰盛
    • D. 月亮的清辉
  3. 诗中“休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安慰
    • C. 期待
    • D. 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其主题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而夏言的《如梦令 其三》则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渴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